中國的開放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將為其他國家提供更多市場機會
摘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制定,不僅為中國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也將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更大信心,為各國發展提供更多機遇。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完成“十三五”規劃、落實“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季曉莉
7月15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支持,日立公司主辦的“日立技術助力成渝高質量發展”經濟技術交流會在四川成都舉辦。當日,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就相關活動的考慮與安排采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司負責同志。
中國經濟導報:支持日立舉辦經濟技術交流會,有何考慮與初衷?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司負責同志:本次交流會是在全球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國際社會全力抗擊疫情的特殊背景下舉行,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中日兩國作為近鄰攜手抗擊疫情,共同推動復工復產,雙邊貿易逆勢上揚,經濟社會領域合作逐步回歸正軌。近年來,中日經濟社會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化,雙方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勢,積極拓展在數字經濟、醫療健康、養老護理等新興領域的務實合作。
日立公司深耕中國市場,對華交流合作密切。2013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日立公司簽署了《關于在加強經濟可持續發展領域開展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分別在北京和石家莊舉辦了三屆經濟技術交流會。2019年8月,雙方依據續簽備忘錄內容,在蘇州舉辦經濟技術交流會,邀請中方政府部門、協會、科研機構及企業代表參會,分享前沿技術和合作案例,促成多方務實合作項目,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次交流會聚焦“數字化轉型”與“健康養老”,共謀區域經濟發展與中日地方發展合作,既關乎國家經濟發展,又事關社會進步和兩國人民福祉。近距離、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將進一步拉近中日企業間的距離,緊密政企間的聯系,相信日本企業家有智慧、有見識,相信他們能夠發揮好中日關系“穩定器”和“調和劑”的作用,繼續深化與我國經濟合作。期待更多更好產品和服務進入中國市場,也希望日資企業能夠充分享受中國市場帶來的機遇和收益。
中國經濟導報:本次經濟技術交流會的亮點與成果有哪些?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司負責同志:本次交流會既富有歷史“韻味”又飽含時代“鮮味”。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支持指導,日立公司主辦,聯合地方籌備舉辦經濟技術交流會,自2010年首屆召開至今,已走過11個春秋,分別在北京、石家莊、蘇州等地成功舉辦。歷屆交流會邀請政府機關、中日企業家代表、協會機構、智庫專家參會,共商中日務實交流,共謀中日企業合作,參會規模、社會影響不斷擴大。今天,第五屆經濟技術交流會順利舉辦,在中日合作機制的大舞臺中,日立經濟技術交流會已成為促進中日政企交流、企業合作對接的重要角色,在中日務實合作中持續發光,熠熠生輝。
歷屆交流會緊跟時代主題,著眼時代發展,聚焦時代課題,自備忘錄簽署以來,交流會主題圍繞綠色技術、城鎮化、智慧城市、社會創新、數字化等展開,立足中日經濟發展的當下熱點,探討中日社會發展的前沿焦點,以推進經濟發展與中日務實合作為支點,打通經濟發展難點堵點,推進中日交流合作不斷走深走實,造福中日兩國人民。
當今世界,數字經濟成為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人口老齡化帶來新的時代挑戰與機遇。今天,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地方發展改革系統、相關單位、專家及中日企業家代表等約200人齊聚一堂,就數字經濟與健康養老兩個極具前景的主題共商區域合作,增進技術交流,助力項目對接。從政策宣講到線下互動,交流會內容豐富,意義深遠,將推動中日兩國展開更多領域、更高水平的互利合作,助推相關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中國經濟導報:對包括日資企業在內的外資企業扎根中國,推進務實交流合作等,您有何期待?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司負責同志: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也是中國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局之年。我們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同世界經濟的聯系將會更加緊密,為其他國家提供的市場機會將會更加廣闊,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中國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中國的發展將更好惠及世界各國人民。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制定,不僅為中國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也將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更大信心,為各國發展提供更多機遇。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完成“十三五”規劃、落實“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十四五”時期,中國擴大開放將為各國提供更多機遇,中國加強創新將為各國提供更大的合作機遇,中國參與全球治理將為各國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希望包括日資企業在內的外資企業進一步加深對我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全面深入了解,堅定對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著眼后疫情時代經濟復蘇與國際合作,希望外資企業充分利用跨國公司國際化運作的成功經驗、國際化的商業資源、社會創新技術與產業、人才、技術優勢,協同相關企業與機構,結合中國的市場需求,與中國在數字經濟、健康養老、綠色低碳、地方發展合作等領域開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