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發改委 正文

湖北黃石:充分彰顯山水林園城市本色努力打造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樣板

2022-03-10 16:22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綠色發展

摘要:黃石市采取對上爭取一點、平臺注入一點、財政補貼一點、社會融資一點“四個一點”的辦法,破解生態環境資金投入瓶頸制約。在抓好中央預算內警示片問題整改資金基礎上,黃石市政府與長江三峽環保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正在深度謀劃一批長江大保護重大項目。

湖北省黃石市發展改革委

“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提出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近年來,湖北省黃石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扛起責任、主動作為,統籌推進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工作。

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局中找到新方向

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由自我探索、自我治理向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系統治理轉變。黃石市正確處理“五大關系”,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力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三篇文章”。

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由分散、單個項目治理向全域統籌治理轉變。黃石市將沿江綜合整治作為“一號工程”來實施,按照山水林田湖路堤村城系統治理、岸上岸下一體推進的思路,實施岸線綠化美化、國土綜合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綠色碼頭礦山創建、水生態治理、綠色發展示范等“六大工程”,擦亮黃石“半城山色半城湖”的自然本底。

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由只管當前向既管當前又利長遠轉變。黃石市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制定出臺《黃石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規劃》《黃石市沿江綜合整治規劃》《黃石市基本生態控制線規劃》《黃石港總體規劃》等規劃,健全長江大保護規劃體系,發揮規劃引領管控作用。

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由單純環境保護治標向綠色發展治本的標本兼治轉變。黃石市加快發展綠色產業、綠色交通,建設綠色城市,產業轉型蓄力成勢,發展動能顯著提升,發展格局全面拉開,城市能級顯著提升。黃石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培育壯大接續替代產業受到國務院“雙表彰”,進入全國城市競爭力百強、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百強。

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踐中尋求新突破

扎實推進治水、治氣、治土、治山,堅決打贏碧水藍天凈土青山保衛戰,著力打造長江生態修復治理“黃石樣本”。

突出治水,堅決打贏碧水保衛戰。黃石市以水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以“河湖長制”為抓手,統籌“五水共治”,推進重點水體水環境質量改善。在拆除沿江非法碼頭泊位123個、“關改搬轉”化工企業23家的基礎上,完成112座碼頭復綠、新改建21個建制鄉鎮的污水處理廠,2016年以來累計新建或改造城區污水管網850余公里,地級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部實現“長治久清”。

突出治氣,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黃石市統籌推進治山、治地、治路、治車、治店、治廠,設立重點污染源點位“點長”,以點帶面促進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十三五”期間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下降15.96%、14.4%、24%、25%,超額完成湖北省定目標任務。

突出治土,堅決打贏凈土保衛戰。黃石市以“查、防、管、治、建”為主線,緊緊圍繞源頭預防、風險防控、治理修復、監管能力建設探索實踐,實施了東鋼土壤修復一期二期、長樂山土壤修復等一批重點項目,修復土壤1.2萬畝,黃石“治土”經驗被全國推廣。

突出治山,堅決打贏青山保衛戰。黃石市大力實施露天礦山整治、綠色礦山創建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努力修復和完善城區生態屏障區、生態帶、園林生態景觀,關閉露天采石場131家,全面完成沿江27家開山塘口治理,16家大中型礦山入選全國或省級綠色礦山名錄庫。

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創新中探尋新路徑

推進產業發展生態化。黃石市以打造先進制造之城為目標,堅持改舊、育新“兩手抓”,5年累計投入技改資金過千億元,形成華新公司“變廢為寶”等低碳循環發展模式。建成電子元器件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和有色金屬、特鋼兩個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產業鏈條越拉越長、越來越壯。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實現3年倍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重達23%、居湖北省第2位,科技創新發展指數進入全國百強。

推進港口發展現代化。黃石市在湖北省率先實施“一城一港”戰略,全力推進黃石新港園區建設,成功獲批國家跨境電商綜試區和綜合保稅區,建成長江中游第一條公鐵水多式聯運示范線路,貨運吞吐量達6000萬噸、實現5年翻番,成為長江中游最大單體港,“四港聯動”發展優勢持續顯現,黃石入選全國第二批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

推進園區發展循環化。按照“一核多點”思路,圍繞下陸長樂山循環經濟產業園,以多個尾礦庫為試點,探索尾礦、粉煤灰、冶金渣、工業廢棄物、建筑垃圾、農林廢棄物、廢棄鋰電池等多種固體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的新途徑,先后吸引光大、荊冶湘、綠邦等項目落戶,產業鏈進一步延伸,集聚效應進一步發揮,黃石成功獲批全國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

推動城市發展園林化。黃石市以建設生態宜居之城為抓手,大踏步跨越黃荊山、挺進大冶湖,開發區·鐵山區一體化改革穩步實施,建成“三園三館三中心”,大冶湖核心區骨架基本形成。完善城市功能,改造老舊小區155個,新增奧體公園等生態綠地53處,黃石、大冶躋身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高標準建成一批A級景區,“山水園林市、最美工業城”的品牌進一步擦亮。

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工作中展現新作為

強化政治保障。提高政治站位,始終做到“三個第一”,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大保護的系列講話、上級政策和文件,做到第一時間傳達學習。對中央、湖北省巡查發現的問題和國家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反饋問題,做到第一時間抓整改銷號。對湖北省委、省政府、省長江辦交辦的任務,做到第一時間抓貫徹落實。

強化項目保障。緊緊圍繞謀劃一批、開工一批、竣工一批、儲備一批“四個一批”要求,黃石市按下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重大項目建設“加速鍵”,推進總投資1740億元的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項目加快實施,嚴格執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能評和環評審查制度,從審批源頭否決了一大批高能耗、高排放項目。堅持問由、問據、問源、問效“四問原則”,實行項目ABC分類管理,全面推進總投資201億元長江綜合整治工程。

強化資金保障。黃石市采取對上爭取一點、平臺注入一點、財政補貼一點、社會融資一點“四個一點”的辦法,破解生態環境資金投入瓶頸制約。在抓好中央預算內警示片問題整改資金基礎上,黃石市政府與長江三峽環保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正在深度謀劃一批長江大保護重大項目。

強化法治保障。黃石市嚴格執行湖北省人大《關于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決定》,制定出臺《黃石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黃石市生態控制線管理條例》等地方法規,構建全方位法治屏障。

短短6年,黃石市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光灰城市”的帽子徹底摘除,山水園林城市本色充分彰顯,經濟發展韌性增強,連續3年在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評估中獲評優秀等次,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