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數據流通共享 賦能新經濟高質量發展
摘要:中信戴卡通過實現銷售、研發、計劃、生產、物流各個環節的數據的流通共享,結合全球近20多個生產基地產能分布、設備狀態、庫存數量、交付半徑等情況,自動匹配訂單,實現產能的最大化。
圖為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工業互聯網測試中心展廳一角。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王曉濤/攝
田野 任俊綺 杜棟棟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數據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共享開放的工業大數據不僅是深化信息化發展的關鍵要素,也將成為激發制造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源泉,為開創新應用、催生新業態、打造新模式提供新動力,有利于提升創新創業活力,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培育經濟發展新引擎和國際競爭新優勢。
工業大數據中心作為工業數據的載體,可以充分發揮數據資源的創新引擎作用,實現數據的開放共享,充分挖掘數據價值,賦能實體經濟發展。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融合,數據從單點局部走向全局優化,工業企業對于跨企業、跨行業數據共享合作的需求正在快速增加。
工業數據共享呈現“產線、工廠、企業、產業、跨行業”5階段發展
工業數據共享第一步就是實現產線內數據資源的整合共享,可以說,產線級數據共享是工業數據共享1.0。工業數據共享1.0,實現了智能化生產以及生產過程的智能化調控,制造業企業在生產和裝配的過程中,利用傳感器等進行數據采集,并通過電子看板顯示實時的生產狀態,實現了各個環節之間數據有效流通,保證生產環節安全有序進行。
海爾集團基于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的互聯工廠,通過加裝傳感器、邊緣計算設備等多種技術,保證頻繁變更的工藝設計能及時準確地傳達到生產現場,避免工藝和制造脫節。數字化柔性產線通過產線內數據流通共享,為生產制造營造良好的環境與平臺,高效地提高生產質量,提升產線智能化水平。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工廠內數據協同需求日益增加,即工業數據共享2.0。工業數據共享2.0打通了工廠內部數據,通過不同產線的數據共享流通,實現了工廠智能化管理。通過構建高效的工業大數據中心,摸清工廠數據目錄,利用數據挖掘、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數字孿生等信息化技術,將工廠內的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建模以及動態映射,實現工廠內數據可視化以及多場景下的數據協同應用,提高數據價值,賦能工廠智能化生產。
工廠級數據共享的典型案例為數字孿生工廠,曲靖卷煙廠利用數字孿生技術,通過在物理工廠內添加攝像頭、傳感器等實時數據采集物理設備,并基于數字孿生技術,實現物理工廠與信息化虛擬工廠的交互和融合,實現物理工廠的電腦端模型化。工廠級數據共享實現數據的敏捷整合分析,并輔助業務運營與決策,提高了企業的數字化生產水平以及動態調控機制,實現了生產端的高效協同,提高產品生產效率,有效降低了工廠的庫存,促進經濟增長。
工業數據共享3.0是在企業層級上實現產、研、銷、管各個環節的數據共享流通。工業數據共享3.0通過打通企業或者集團間各個環節的數據壁壘,實現從設計研發到生產銷售全過程的智能化,充分調動企業多部門、多公司、多工廠的能動性,發揮地理、環境、產能等優勢,實現企業內智能化調度與智能化生產。通過企業內部數據共享,實現企業內部全方位協同,有效發揮各環節優勢,控制成本,提高生產質量,賦能企業發展。
中信戴卡通過實現銷售、研發、計劃、生產、物流各個環節的數據的流通共享,結合全球近20多個生產基地產能分布、設備狀態、庫存數量、交付半徑等情況,自動匹配訂單,實現產能的最大化。通過協同設計、協同制造以及協同管理,有效縮短研發與生產周期,降低錯誤和返工率,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在制品庫存成本,為企業提質增效降本減存。
工業數據共享4.0時代,是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的數據壁壘,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調控與智能化生產。通過對企業的智能化改造,構建一個以企業智能化生產為出發點的工業大數據中心,再到建立不同企業與不同數據中心之間的數據流通的通道,將單點式工業大數據中心轉變成工業大數據中心體系,實現研發數據、生產數據、銷售數據、管理數據等全局化共享流通,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鏈補鏈、強鏈。
廣東省通過在全省范圍內優先布局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以補齊短板做強產業鏈為出發點,通過實現從原材料生產、原材料運輸、產品生產、產品管理、產品銷售等產品生產銷售過程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共享,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數據,將工業生產與直播帶貨等銷售手段相結合,實現全產業鏈內跨企業的數據流通共享。通過不斷延伸中下游產業鏈條,逐步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的數據流通共享,打通不同企業之間的數據壁壘,形成覆蓋了研發能力、訂單應對、柔性制造、品質跟蹤、物流能力、客服安裝等全價值鏈的各環節數據流通,以產業龍頭的規模以上企業帶動上下游核心配套企業,實現全面數字化、全面智能化,保證產業鏈穩定性,促進產業發展。
全國范圍內,跨行業的數據要素的開放共享將是工業數據共享的終極目標。通過在全國范圍內布局一體化的工業大數據中心,實現不同企業、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之間的數據要素流轉,形成全國范圍內研發、生產、運輸、原材料供應、銷售等一體化的創新發展新局面。工業互聯網數據整合了工業數據以及互聯網數據,是工業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可以有力支撐構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型生產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賦能制造業和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工業互聯網數據的流通共享是實現工業數據共享終極目標的前提條件,高效利用工業互聯網數據是實現數據跨行業流通、賦能我國經濟創新發展的有效手段。
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促進工業數據跨行業流通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加快我國工業互聯網數據共享,保障工業互聯網數據安全有序的共享流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正通過全國范圍布局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建設,打造全國一體化的工業大數據中心體系,為數據的開放共享提供基礎設施保障以及安全有序的環境。
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工信部、中央網信辦、國家能源局共同發布的《關于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推進工業大數據平臺建設。支持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標準建設,加強工業互聯網數據匯聚、共享和創新應用,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工信部先后發布《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都提出要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全國布局建設20個區域分中心和10個行業分中心。發布工業互聯網數據共享行動計劃,引導數據有序開放共享。為工業互聯網數據全國范圍內的流通共享營造良好環境。
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作為整合工業互聯網與數據中心的新型基礎設施,不同于傳統的工業數據統計中心,更強調數據的實時性、豐富性和應用性。它將充分發掘全國工業互聯網大數據資源的價值,整合匯聚工業互聯網網絡、標識、平臺、安全和其他相關數據資源。中心采用了“1+N”的架構,在北京建設國家中心,基于“離工業最近”的原則,建設N個區域分中心和行業分中心,建成國家中心-分中心兩級體系架構,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之平臺”,形成“覆蓋全國、物理分散、邏輯集中、統籌調動、資源共享、深度應用”的數據資源服務體系。
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通過構建多個行業產業鏈基礎地圖,布局工業互聯網數據共享流通,實現設備智能化改造、產線智能化生產、工廠智能化協同、企業智能化管理、行業智能化調控,為我國逐步打造智能化產業鏈,實現產業間以及跨行業的數據動態共享,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發揮數字經濟作用,優化產業布局,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實現產業鏈現代化。
(作者單位: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
責任編輯: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