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工業互聯網,推動企業和產業數字化轉型
摘要:全球產業數字化轉型對我國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技術壟斷強化發達國家優勢,我國追趕難度加大;二是價值鏈主導權進一步鞏固,我國產業鏈不穩定因素增加;三是壟斷范圍依托數字技術擴張,我國與發達國家的發展差距加劇。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王曉濤
3月17日,航天云網發布消息稱,該公司日前成功完成新一輪融資,募集資金共計26.32億元,創國內工業互聯網領域單筆融資額最高紀錄。
圖為近期在參觀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工業互聯網測試中心展廳時,徐曉蘭院長(左一)在向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院長海聞(左二)介紹展示內容。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王曉濤/攝
工業互聯網被認為是實體經濟的新風口,是繼消費互聯網后,中國經濟特別是中國工業發展的新動能。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在多份提案中,針對企業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從工業互聯網的角度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企業和產業面臨的問題及挑戰
對于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徐曉蘭認為所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四個:一是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基礎較為薄弱,轉型意識、動力不足;二是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尚不深入;三是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大中小企業生態協作水平亟待提升;四是工業互聯網平臺相關標準不完善、不清晰導致跨平臺協同合作受阻。
同時,徐曉蘭認為,全球產業數字化轉型對我國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技術壟斷強化發達國家優勢,我國追趕難度加大;二是價值鏈主導權進一步鞏固,我國產業鏈不穩定因素增加;三是壟斷范圍依托數字技術擴張,我國與發達國家的發展差距加劇。
徐曉蘭強調,數字技術伴隨著顛覆式創新,技術更新導致舊技術及相關應用被替代甚至退出市場,不會像傳統技術成熟后向欠發達國家梯度轉移,發展中國家被進一步鎖定在中低技術功能分工的風險愈來愈大。
同時,她認為,在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和安全穩定上,一方面,數字技術加劇了產業鏈分工碎片化,降低了中低端分工環節在地理空間上的遷移成本,加劇橫向競爭;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勞動力具有更強的就業替代效應,我國企業面臨技術替代和競爭加劇,其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
針對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徐曉蘭提出以下五項建議:
一是推動專精特新“小巨人”量質齊升,做實做深做優制造業態。專精特新“小巨人”數字化轉型水平顯著高于未認定的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應將培優中小企業與做強產業相結合,基于工業互聯網推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智化改造和上云用云,提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和質量,助力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二是構建多層次工業互聯網相關公共服務體系,推動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針對尚未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中小企業加大宣傳力度,提升企業決策者數字化轉型意識;針對數字化轉型探索起步階段的中小企業加強應用指導;對于踐行實施階段的中小企業加強培訓和服務,幫助其深入了解平臺功能;對于深度應用階段的中小企業提供解決方案供應商對接活動。通過補貼方式推動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用好工業互聯網平臺。
三是加快推廣新興技術應用和業務場景融合,提升平臺服務中小企業能力。推動傳統工業軟件云化平臺化,利用低代碼開發與敏捷高效的運營方式加快工業軟件平臺化和APP化的速度,降低開發門檻和研發管理成本,提升運轉效率,賦能中小企業形成自身數字化能力。鼓勵和引導工業互聯網平臺面向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快部署、易運維和強安全”的輕量化應用,降低使用門檻。鼓勵平臺協助中小企業梳理轉型業務需求,提供面向中小企業自身需求的針對性解決方案。
四是構建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鼓勵和引導制造業龍頭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發揮生態構建的核心作用,并引進解決方案提供商、軟件服務商、硬件提供商等加強培育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
五是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核心技術標準體系,推動平臺間互聯互通。構建并完善工業互聯網技術標準,以推動各領域關鍵技術應用融合,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熟方案,推動企業基于云架構的規?;?、標準化、智能化的發展。加強政府引導和政策支持,促進平臺間數據資源互補協同,推動工業模型、微服務組件、工業APP等數據資源匯聚、共享和利用,營造平臺協同有序發展環境。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
圍繞依托工業互聯網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徐曉蘭提出以下三條建議:
一是聚焦戰略性產業,強化領軍企業技術優勢。聚焦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技術深度高、產業鏈長的戰略性產業,抓住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等新一輪技術變革趨勢,加強創新資源投入,進行關鍵技術攻關和核心產品研制,打破發達國家壟斷局面。面向重點行業和領域建立工業互聯網平臺,充分發揮平臺的網絡經濟和規模經濟,強化細分行業領軍企業的技術優勢,推動產業鏈數字化轉型。
二是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夯實我國產業鏈數字化基礎。加快制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關鍵亟需標準,構建完善的標準體系,引導企業持續提升數字化水平。加快制定工業設備連接、工業數據共享等方面的標準,實現設備、數據的兼容連接。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大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產業鏈數據集成與共享,提升產業鏈運行監測水平,強化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治理能力。
三是加快產業集群數字化,推動產業鏈價值鏈攀升。面向各地產業集群建設區域、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大需求側的政策支持力度,通過適當政策工具,引導集群企業應用系統解決方案上云上平臺,帶動國家整個生產體系和產業鏈整體向更高端升級,形成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面向自貿區等園區,推進產業集群數字化,運用信息技術發展跨境貿易、服務貿易,創造新產品、新需求,向全球價值鏈高端環節拓展延伸,實現產業鏈價值鏈升級和躍遷,加快推動產業鏈現代化。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