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經 正文

山西:推動裝備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1-06-18 17:22 中國發展網 崔志強
山西 裝備制造

摘要:到2025年,山西裝備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4500億元,年均增長12%,產業聚集程度顯著提高,新裝備規模效益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進一步強化,成為現代制造業強省的重要支柱。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崔志強報道 新裝備既是發展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新業態關鍵基礎支撐,也是制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及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環節,更是山西省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支柱產業。4月30日,山西省政府印發了《山西省“十四五”新裝備規劃》(下稱《規劃》),這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的具體舉措,是落實“六新”求突破、轉型蹚新路的具體行動,對實現“十四五”時期轉型出雛型階段性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6月17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西省“十四五”規劃各專項規劃系列解讀新聞發布會的第六場發布會,主題是新裝備專項規劃,深入解讀《山西省“十四五”新裝備規劃》主要內容。

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對“十四五”時期該省新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要求,綜合考慮山西省當前發展條件與未來發展機遇,比照中部六省區域發展現狀和趨勢,緊緊抓住山西省裝備行業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總思路,提出山西省新裝備“十四五”發展目標體系。

據了解,新裝備發展目標包括規模效益、創新能力、智能綠色3個一級指標,共7個二級指標。主要指標中,2020年,山西省裝備制造業營業收入2695.6億元,“十四五”期間是該省新裝備轉型提升的關鍵發力時期,也將是新裝備產業高速增長期,力爭實現年均增速12%以上,到2025年營業收入可以達到4500億元;創新能力進一步強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年均增幅達20%以上;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五年實現數量倍增;到“十四五”末省內新增1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到2025年山西裝備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超過8%;智能制造水平有力支撐我省裝備制造業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取得競爭優勢,智能制造成熟度3級以上企業占比達到20%;省級以上綠色工廠五年實現數量倍增。

山西省工信廳裝備工業處處長張曉蕾介紹:為突出《規劃》發展重點,積極對接工信部等國家部委,充分溝通并認真研究國家制造業、裝備制造業、重大技術裝備等“十四五”規劃要點,最終選擇了十五大細分領域作為發展重點。并根據這十五個產業領域不同的規模梯度和發展階段,打造“564”新裝備產業體系:一是圍繞山西省智能煤機、重型機械、紡織機械、農機裝備、煤化工裝備等5個傳統優勢裝備制造業,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迭代升級,賦能新裝備;二是圍繞山西省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裝備、電子信息裝備、通用航空、節能環保等6個成長性強、市場廣闊、應用前景好的新興裝備制造業,通過挖掘潛力、鍛長板補短板,做大做強潛力新裝備;三是圍繞智能機器人、高端工業母機、航空航天、船舶海工等4個國家戰略裝備制造業,通過招商引資、補鏈延鏈強鏈,引進發展戰略需求新裝備。

山西省工信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張占祥介紹:“十四五”期間,山西省新裝備發展將以“兩個大局”為戰略視角,堅決錨定“2025年轉型出雛型”的戰略目標,以加速產業轉型升級與結構優化、推動山西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根本出發點,以推進新裝備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展為主線,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服務化、融合化”為發展路徑,補短板弱項、鍛長板優勢,推進智能煤機、重型機械、紡織機械、農機裝備、煤化工裝備等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積極培育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裝備、電子信息裝備、通用航空、節能環保等潛力產業做大做強;針對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引進智能機器人、高端工業母機、航空航天裝備、船舶海工裝備等高端產業,打造全國高端裝備研發和制造基地,助推山西省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的發展模式,推動山西裝備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以新裝備發展助力山西蹚出一條轉型發展新路。

到2025年,山西裝備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4500億元,年均增長12%,產業聚集程度顯著提高,新裝備規模效益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進一步強化,成為現代制造業強省的重要支柱。智能制造水平有力支撐新裝備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取得競爭優勢,綠色制造水平有效破解山西省新裝備發展的環境困局,整體實現趕超式發展,成為特色高端裝備制造強省,形成互為支撐、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體系,為山西省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責任編輯:李振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