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缺芯”時代 中國如何“補芯”?
摘要:芯力能(上海)技術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區總經理Vincent CRUVELLIER也認為,由于碳化硅芯片可顯著降低電子設備的能耗,會有更多芯片制造商選擇使用。他建議,行業要增加投入提高芯片性能,加大損耗控制。
中新社???月15日電 (王子謙 符宇群)由疫情引發的汽車業“缺芯”危機仍在持續。15日??谂e辦的2021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車規級芯片技術突破與產業化發展”分論壇上,與會嘉賓探討汽車產業“補芯”議題。
“‘缺芯’表面看是疫情造成的暫時問題,深層暴露出芯片的產能布局問題。”黑芝麻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營銷官楊宇欣指出,市場“缺芯”體現在多方面,一是對芯片數量需求不斷增加;二是對芯片性能的要求提高;三是隨著電動汽車電子電器架構的變化,需要整合芯片功能跟進中央計算平臺的發展。
以碳化硅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為進一步提升芯片性能提供更大空間。英飛凌科技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汽車電子事業部負責人曹彥飛稱,“缺芯”促使更多企業加大碳化硅為原料制造芯片。此外,在碳化硅芯片的切割工藝上,企業從傳統切割提升到冷切割,使產量提升兩倍以上。
芯力能(上海)技術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區總經理Vincent CRUVELLIER也認為,由于碳化硅芯片可顯著降低電子設備的能耗,會有更多芯片制造商選擇使用。他建議,行業要增加投入提高芯片性能,加大損耗控制。
與巨大市場需求形成鮮明對比,中國的芯片制造是“卡脖子”難題。中國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總經理原誠寅分析,中國汽車電子行業競爭力不足,“我國汽車產品用芯片進口占90%,先進傳感器、車載網絡等關鍵系統芯片全部為國外壟斷”。
但原誠寅也認為,目前新能源智能汽車對芯片的環境適應性要求降低,行業壁壘有所削弱,中國芯片設計可以把握機遇。他預測,單車汽車芯片成本均值將從2019年的400美元/車,提高到2022年的600美元/車,中國汽車芯片市場規??蛇_150億美元。
楊宇欣已經發現“芯片荒”后,車企和芯片企業的關系正在變化,“和車企的溝通更緊密了,一些車企正在考慮直采芯片。”他說,目前國內車企在自動駕駛、智能人機交互等智能化架構上有創新,芯片企業能否做到不斷提升產品性能,以滿足用戶對產品的需求,將是發展的關鍵。
據市場預測,基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業擴充產能等因素,芯片短缺問題或將在明年年中得到緩解。原誠寅說,中國芯片企業要緊抓發展“窗口期”,不僅關注傳統正向開發,還要重視市場痛點和場景需求。汽車企業也要協同產業鏈上下游,與芯片企業實現聯動發展。
理想汽車首席技術官王凱告訴記者,理想正在打造包括國產芯片在內的“特長生朋友圈”,并在產品中使用了國產芯片。他認為智能汽車大時代的到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將貫穿整個產業鏈,芯片產業將逐漸補上短板。
責任編輯:宋璟
(原標題:全球汽車“缺芯”時代 中國如何“補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