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經 正文

汕頭市各項科技創新主要指標居粵東西北地區前列

2021-10-27 13:57 中國發展網 洪展偉、魯利韋、記者羅勉
汕頭市 科技創新 粵東西北地區

摘要:汕頭市科技部門近期出臺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創新發展工作有關規定,在科技管理制度優化、科技業務辦理便捷、資質認定異議處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大型科學儀器開放等方面提出更加優化、更加便捷的措施。同時強化創新平臺載體的建設,在集聚高端創新資源上聚焦發力。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洪展偉、魯利韋、記者羅勉報道  從汕頭市科技局了解到,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城市綜合實力的戰略支撐。汕頭市科技部門緊緊圍繞區域創新中心,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環境,為汕頭市推進“工業立市、產業強市”奠定科技基礎。目前,我市共有高新技術企業648家,其中在國內A股上市的高新技術企業24家、占全市上市企業總數的77%。全市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7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1家、省級重點實驗室8家,各項科技創新主要指標居粵東西北地區前列。

優化制度保障 強化平臺建設

汕頭市科技部門近期出臺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創新發展工作有關規定,在科技管理制度優化、科技業務辦理便捷、資質認定異議處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大型科學儀器開放等方面提出更加優化、更加便捷的措施。同時強化創新平臺載體的建設,在集聚高端創新資源上聚焦發力。加快推動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汕頭大學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建設,提升現有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服務創新發展能力。支持汕頭國家級高新區、汕頭龍湖省級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服務好金平工業園區創建省級高新區工作。

培育壯大創新主體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為培育和發展壯大創新主體,進一步推動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汕頭市組織實施2021年省科技專項資金(“大專項+任務清單”)項目,設立重大科技專項、在汕高校產學研合作專項等,支持生物醫藥與健康、前沿新材料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力度,加快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據廣東三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基于工業物聯網的柔性包裝生產線的研發及應用”重大科技專項,圍繞玩具包裝生產線柔性化程度低、產線設備之間存在“信息孤島”, 對企業缺乏自主控制和協同制造能力,影響生產效率的“卡脖子”技術問題,進行了基于物聯網的柔性包裝生產線關鍵技術的攻關,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面向玩具包裝行業的智能生產線裝備,實現了裝備的智能化升級,提高玩具包裝生產線的連續生產能力,在我市玩具包裝行業落地應用,得到了企業的推廣與認可。

持續推進高新技術企業“提質增效”,精準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跟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減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的兌現落實情況。今年來,共有381家企業通過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共推薦三批249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支持創建市級以上技術創新平臺,新增了1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8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支持區(縣)建設一批面向產業的高水平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加大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力度。

重點實施“六大創新行動計劃”

該局表示,科技引領創新,創新迸發活力,下來將重點在創新平臺建設、創新資源集聚、創新主體培育、科技成果轉化、區域協同創新、創新環境優化等方面持續發力,為“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提供更加強有力的科技支撐,重點實施“六大創新行動計劃”:一是實施創新平臺載體建設行動計劃,著力提升產業支撐能力;二是實施科技創新資源集聚行動計劃,著力彌補創新資源不足;三是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行動計劃,著力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四是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計劃,著力提升成果轉化效率;五是實施區域協同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著力提升協同創新能力;六是實施創新治理能力建設行動計劃,著力優化科技創新生態。

該局近日還啟動開展了“工業立市、產業強市”專題“深調研”暨科技“三走進三服務”活動,聚焦發現問題、破解難題,走進企業和園區服務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走進高校院所服務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走進農村基層服務鄉村振興和社會發展,腳踏實地為企業、高校院所、農村基層排憂解難,為“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提供更多科技支撐。

責任編輯:呂婭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