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一路疾馳”激活哪些新動能?
摘要:姜江認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既受到技術革新、商業模式創新的持續供給驅動,也受到市場對更綠色、更智能、更高性價比和應用體驗的強大需求拉動,而后者恰恰最能夠發揮中國市場空間巨大且內外雙循環格局暢通的獨特優勢。
中新社北京9月2日電 (王恩博 尹倩蕓) 2020年9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累計達到500萬輛,2022年2月突破1000萬輛。又過了僅僅1年零5個月,這個數字已突破2000萬大關。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姜江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一路疾馳”,產銷規模已連續8年穩居全球第一。作為當下增長最強勁、發展勢頭最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在推動中國經濟提質增效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將日歷撥回2012年,中國國務院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據姜江回憶,作為七大領域之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行業相比,在當時是其中規模最小、起步最晚的行業。
此后十余年時間,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快速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63.6萬輛,同比增長1.5倍。這一成績帶動中國汽車出口量連續兩個季度超過日本成為全球首位。
姜江指出,新能源汽車憑借完備的產業生態、較為完善可靠的本土化供應鏈和長期穩定的產業政策支持等優勢,正不斷助力中國穩外資、擴外資。寶馬、大眾、特斯拉等全球龍頭車企紛紛看好中國市場,開展多渠道多模式且著眼長遠的聯合研發和戰略合作。
中國新能源汽車經歷長足發展,但潛力遠未用盡。在姜江看來,當前常規統計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產值等指標,僅是新能源汽車巨大產業生態體系的冰山一角。
她分析稱,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對消費者而言最大的優勢在于高性價比和全新駕駛應用體驗。為最大限度發揮這方面優勢,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不遺余力創新產品和服務,提升人工智能水平,完善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延長電池續航里程,創新租電、換電模式,帶動了從整車到電池、電機、電控以及零部件、應用及配套回收等全產業鏈條,乃至人工智能平臺服務、電網運營、物業及社區等全產業生態的形成與發展。
姜江指出,有研究顯示,汽車制造業每增值1元(人民幣,下同),就可帶動上下游關聯產業增值2.64元。汽車產業(包括零部件企業在內)和相關產業的就業比例關系是1:7。新能源汽車在傳統燃油車基礎上進一步疊加了數字平臺、能源運營、社區物業甚至地產等行業,其發展對相關產業、宏觀經濟的直接貢獻和間接貢獻以及對就業的帶動效應,都更為強勁。
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過程中的作用亦受到關注。姜江認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既受到技術革新、商業模式創新的持續供給驅動,也受到市場對更綠色、更智能、更高性價比和應用體驗的強大需求拉動,而后者恰恰最能夠發揮中國市場空間巨大且內外雙循環格局暢通的獨特優勢。
姜江表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提升到25.6%,全球銷量占比超過60%。今年前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中有86%銷往國內市場(389萬輛),同比增長32.5%;14%銷往海外市場(63.6萬輛),同比增長達1.5倍。這說明在國內市場趨于飽和的情況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憑借前期積累的產品、服務競爭優勢開始在海外市場上顯示出越來越強勁的競爭力。
值得關注的是,新能源汽車優勢不僅在產品本身,更在于全應用生命周期的配套服務。姜江強調,在此背景下,更需要“走出去”的中國車企,以更高的戰略思維和更好的服務體系在國際市場上深耕,和以往中國“走出去”更多憑借低成本產品的情況相比,形成質的飛躍,構筑全新發展優勢。
責任編輯:宋璟
(原標題:中國新能源汽車“一路疾馳”激活哪些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