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與投資對話:中比合作對接會”在成都舉行
摘要:比利時是進入中國市場比較早的國家之一,兩國在經濟領域存在著廣泛且顯著的互補性,雙方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不僅能夠增強兩國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和風險抵御能力,還可以助力全球供應鏈布局優化,推動全球經濟朝著更加高效、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9月26日,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中國·北京,UNIDO ITPOBeijing)主辦,成都市商務局、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成都市對外開放合作促進中心支持,新經濟發展研究院、天府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四川大數據聯合會協辦的“全球供應鏈與投資對話:中比合作對接會”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會議以“投資聯動 鏈通世界”為主題,邀請了來自比利時的高級別商務代表團,四川成都各級政府代表以及川渝地區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等領域機構與領軍企業代表參會,通過產業對話、供需對接等形式,為中比雙方產業鏈供應鏈的合作提供深度交流平臺。
近年來,全球經濟面臨挑戰,暴露了產業鏈的脆弱性。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憑借強大的技術創新和市場潛力,成為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比利時作為歐洲的心臟,不僅在歐盟內部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中歐互通投資、貿易的重要門戶之一。2023年,中比雙邊貿易額達到401.6億美元,中國是比利時在歐盟外的第三大貿易伙伴。中比兩國在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深度合作具有戰略意義。
會議由成都市對外開放合作促進中心主任尹建主持。四川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呂勝平,UNIDO ITPO Beijing主任武雅斌,比利時代表團團長、歐盟經濟學家、根特大學教授魯迪·阿努特(Rudy Aernoudt)致歡迎詞。
呂勝平在致辭中指出,在對外開放的進程中,四川與比利時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今年1-7月,四川與比利時進出口額超過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3%,比利時擁有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全球供應鏈,雙方在貿易、投資、科技等領域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期待雙方能通過這個對話平臺,進一步共建友誼之橋、合作之橋、共贏之橋。
武雅斌在致辭中強調,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秉持著創新驅動進步的宗旨,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在關鍵產業的投資與技術合作。比利時是進入中國市場比較早的國家之一,兩國在經濟領域存在著廣泛且顯著的互補性,雙方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不僅能夠增強兩國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和風險抵御能力,還可以助力全球供應鏈布局優化,推動全球經濟朝著更加高效、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魯迪·阿努特在致辭中表示,比利時是歐洲的經濟中心,也是政治的核心。此次他作為比利時代表團團長,帶領IT、金融、商貿、市場營銷等不同產業、不同行業的代表考察中國,希望基于雙方堅實的經貿基礎,進一步加強交流,尋求更多的合作機會。
推介環節,成都市對外開放合作促進中心楊高瞻進行“開放成都”合作伙伴計劃推介。她表示,在助力成都企業融入全球供應鏈的過程中,成都市對外開放合作促進中心主要負責成都市對外開放平臺搭建、項目合作和貿易促進,服務成都文化與經貿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以“開放成都”合作伙伴計劃為重點體現,通過開展“6+2”工作服務,匯聚了各類開放合作的新生力量,并邀請比利時代表團成員積極加入。
成都高新區數字經濟局柳胡騰作區域產業及政策推介。他表示,成都高新區作為成都最具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區域之一,聚焦數字經濟、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等,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通過實施梯度培育計劃、智慧蓉城和城市智慧清單等方式,推動企業迅速發展壯大。
當前,經濟全球化面臨諸多挑戰,企業如何危中尋機,在全球性挑戰中穩健前行,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在對話交流環節,六位比方嘉賓首先圍繞“可持續供應鏈與投資新機遇”展開討論,通過分析中歐可持續供應鏈的發展趨勢,探索中比投資合作新機遇。
魯迪·阿努特表示,當前全球進入了一個更加關注環境與二氧化碳排放的新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盡管面臨危機,應看到其中的機會,并做出戰略性決策,重點關注長期戰略而非短期利益。創新、效率、影響力是三項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希望中比雙方可以共同探索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
歐盟中國貿易協會、法蘭德斯中國商會執行董事宋惠安(Gwenn Sonck)表示,過去這些年,歐洲實體與中國實體越來越相互依賴,投資和貿易雙向流動,不僅影響著歐洲經濟、中國經濟,同時也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影響。歐盟中國貿易協會、法蘭德斯中國商會代表了2萬家歐盟企業,希望讓雙方能夠進行深度接觸。
Xylos家族董事會成員、noah.AI創始人、Ahlers物流企業代表丹尼斯·萊紳(DenisLeysen)表示,Ahlers物流在中國大約有30年的歷史,中國是全球制造業中心,而我們企業也為中國和歐洲的公司運輸了很多的機械設備和產品,希望能將中國和比利時的貿易推到更高的層次。
XsolveIT 首席執行官帕特里克·范·貝倫(Patrick Van Baelen)表示,建設可持續供應鏈,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行業就是紙質行業,作為行業代表,正以更智能的方式讓用戶減少打印或者紙張的使用,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Bekina首席執行官托馬斯·范德貝克(Thomas Vanderbeke)表示,這是第一次來到中國,在可持續投資方面,中國將有很多的合作機會,在綠色與能源深度結合的過程中,歐洲的技術可以作為節能措施應用于中國的建筑中。
Behault首席執行官杰弗瑞·埃贊伯格(Geoffrey Ejzenberg)表示,采礦業是全世界污染最嚴重的行業之一,而我們針對這一行業提供了一站式的脫碳服務,以電氣化、自動化解決方案,加快實現產業綠色發展。
對話交流環節下半場,七位中方政企代表圍繞“新形勢下中國產業布局與對歐合作”展開探討,通過分享自身產業生態鏈、創新的技術理念,提出中國產業對歐合作的前瞻性與全局性看法。
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招商處處長王萬平表示,成都是制造業強市,產業出海勢不可擋。隨著“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活動深入開展,進一步夯實了制造業發展基礎,為企業出海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更豐富的投資機會,更宏大的發展舞臺。
通威股份可持續發展負責人朱子涵表示,“綠色發展”是全球趨勢,公司創新性地推動“光伏+漁業”模式,希望能夠打造可持續性的供應鏈,并積極參與到國際合作中去,向全球提供更多新能源發展解決方案。
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總監陳言表示,過去30多年,公司一直深耕于“鋰”產業,目前已成為全球五強,而歐盟一直都是我們的重點發展方向,通過共享共建,在未來加速實現零碳的共同目標。
成都博恩思醫學機器人有限公司創始人李耀表示,博恩思以外科人工智能為核心,圍繞具身智能醫學機器人與微創外科手術大模型,致力于通用人工智能(AG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突破與應用。公司期待與比利時及歐盟的高端制造企業未來深度合作,與國際伙伴攜手推動全球人工智能科技的發展。
中科源碼服務機器人研究院生態合作部部長徐愛林表示,中國的機器人產業鏈已經擁有很成熟的鏈條,而且在制造成本方面也非常具有競爭力。中科源碼服務機器人研究院專注于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底層技術的研究,可廣泛應用在教育、生產制造和倉儲物流等場景,希望與比利時企業合作開拓歐洲市場。
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李佩蕓表示,企業是成都本土培育的一家AI行業多模態大模型行業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是中西部首個對外正式發布多模態產業通用大模型的企業,目前已在多個行業領域開展人工智能板塊建設,展現出深厚的國際合作潛力。
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波表示,企業最新的Workbrain4.0大模型,是集計算、感知、認知、決策行動的智能體大模型融合在一起,通過改變以往人機交互的應用,著力引進虛實融合創新發展的新時代。
企業B2B速配環節,有近40家企業參與配對洽談,現場10多家川渝企業與比利時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有效促進中比在金融投資、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更深入的合作。
未來,UNIDO ITPO Beijing將繼續聚焦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產業交流、投資互通、技術合作,基于不同國別、不同城市的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通過強化國際交流與資源整合,助力實現包容與可持續工業發展(ISID),并積極助力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