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領域專家齊聚中國人民大學就“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展開探討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4月18日,由中國人民大學財稅研究所主辦的“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第一會議室召開。本次會議邀請了多地財政部門、政府投資基金及子基金相關人員,以及資深學者、專家,重點圍繞今年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5〕1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其實際應用和落實過程中的若干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教授胡波主持,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財稅研究所執行所長呂冰洋代表主辦方致辭。
如何做好基金布局和投向指導?如何落實“基金可對同一項目集合發力、接續支持”?
與會嘉賓指出,《指導意見》要求政府投資基金要聚焦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市場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薄弱環節,同時明確了對基金投向指導的負責部門,為下一步做好基金布局和投向指導提供了依據和工作方向。目前已有地方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了跨部門的溝通,初步建立了合作分工機制,在具體工作上將通過細分領域項目清單、投資協調機制、分層分類管理機制、產業圖譜比對等做好基金布局和投向指導。同時還需要對產業基金和創投基金進行差異化管理,對創投基金應當放寬投資要求,重點培育未來的明星企業。此外,還應加強基金管理團隊專業能力建設、建立信息化機制,支撐政府投資基金更好實現政策目標。
在集合發力和接續支持方面,應當允許不同政府投資基金投資于同一子基金,允許不同直投基金投資于同一底層標的企業。此外,應當看到目前我國的科技創新發展正處于短期預期大于實際效益的階段,但是長期效益非??捎^,政府投資基金的接續支持非常必要。實際工作中,不同地方政府投資基金和國家級基金相互之間需要加強溝通,可以參考國際長期貸款的運作方式,充分發揮創投基金、產業基金、并購基金、S基金的特長,以專業化的眼光和方式實現持續投資、長期投資。同時在這方面還應加強案例和數據積累,為精細化管理提供支撐。
如何落實“省級統籌管理”要求?
與會嘉賓指出需明確基金定位、完善基金運行框架、明確預算管理和分級管理的要求,進一步明確基金設立程序、各部門職責、地市和縣級職責及分工,強化監管與績效管理,完善配套保障機制,以構建省級統籌的管理體系。不同省份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省級基金、市級基金進行差異化定位,可以適當明確重點的投資領域、投資階段等,縣級基金主要是參與上級基金,形成多級協同。
新設基金如何論證管理費合理性?
與會嘉賓指出對于管理費要辯證看待,不同的基金類型和策略應該有不同的管理費標準,不應一刀切。原則上,管理費應當主要用于覆蓋基金管理機構的運營管理成本。對于規模比較大的基金應當適當降低管理費的計提基數、計提費率等,合理控制管理費水平;對于規模比較小的基金,尤其是創投基金、天使基金,應考慮到基金單個項目投資成本相對較高的實際情況,適當提高管理費率。同時,在績效管理過程中,應當加強對投資進度的把控,將投資進度、績效評價結果與基金管理費適當掛鉤,督促基金管理團隊加強專業化管理,提高資金投資使用效率。
如何優化政府投資基金全過程績效管理?
與會嘉賓提出目前政府投資基金領域比較重視績效評價,正在按照《指導意見》“容忍正常投資風險,優化全鏈條、全生命周期考核評價體系,不簡單以單個項目或單一年度盈虧作為考核依據”的要求進行調整和優化,但是在開展全過程績效管理方面還不夠深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基金績效目標不夠細化。往往是比較原則性的表述,在基金運作過程中也未能得到有效的分解和量化,不利于發揮績效目標的指揮作用;二是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還不夠完善。有的地方還沒有針對基金投資期和退出期的運作特征進行差異化設計,不同地區評價指標體系的結構差異也比較大,不利于基金管理機構對績效評價形成穩定的預期。三是基于全周期的視角,需要適當拉長績效評價特別是財政重點評價的周期。主要評價基金階段運作情況,降低評價頻率,減少對基金日常運作的干預,同時配合開展績效監控,跟蹤核心績效指標情況,在實現績效管理目的的同時讓績效評價安排更加合理。四是需要解決多重考核評價問題。在兼顧各方利益訴求基礎上,應當考慮如何結合全過程績效管理、多級聯動等方式,盡量避免短期內不同出資人多次對基金重復評價的情況。
如何看待“基金招商”“資本招商”?
與會嘉賓提出對于政府投資基金而言,天然具有支持本地經濟發展的訴求。但是應當合理設置返投要求,不能單純的強調“基金招商”。而是應當在開展政府投資基金投資的同時,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完善產業和創新生態、更新配套基礎設施等方式,為企業發展提供更有利條件更廣闊空間,提高地區的吸引力,實現優質企業的聚集,最終推動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如何將盡職合規免責機制做實做細?
與會嘉賓指出目前盡職免責的難點在于如何認定盡職履責,以及如何設置和利用容虧機制。在盡職履責認定方面,可以探索清單化管理機制,對基金決策人員、投資團隊、中后臺人員等關鍵崗位在基金管理關鍵環節中的核心職責進行清單化管理,在此基礎上強化基金內部控制管理,并以此作為盡職的認定依據。在容虧機制方面,進一步科學認識容虧率的作用。一方面是應以基金整體作為容虧率的計算基礎,另一方面只要盡職履責,那么即使超過容虧率也應當適用免責,而容虧率可以作為衡量風險程度、啟動盡職免責程序等方面工作的量化指標加以應用。
(馬凱莉)
責任編輯:潘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