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各地研究部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六點建議
摘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不僅是我國“十四五”期間的重點任務,也將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題。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將“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列為全年重點工作之一,并要“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為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中長期目標,各級地方政府將積極響應,加快研究部署本地碳達峰、碳中和工作?,F對各地研究部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出以下六點建議。
馬濤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不僅是我國“十四五”期間的重點任務,也將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題。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將“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列為全年重點工作之一,并要“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為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中長期目標,各級地方政府將積極響應,加快研究部署本地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現對各地研究部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出以下六點建議。
建議一:顧全局,聚焦重點。地方是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任務的責任主體,應準確把握全國、地方兩個大局,在國家層面做好目標支撐,在省級層面做好部署協調,科學設計不同區域分階段碳達峰路線圖。要聚焦重點省份與城市,低碳試點地區和清潔能源大省可提出率先達峰路徑及目標,并結合各地經濟發展環境,有針對性地制定重點領域的碳達峰路徑圖。
建議二:揚所長,避其所短。各地依托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編制工作,系統梳理本地產業結構、優勢與短板,充分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合理規劃碳達峰路徑。如江蘇等東部沿海省份可規避土地資源、電力供給等生產要素限制的短板,在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碳交易市場等優勢領域實現突破和引領。
建議三:有所為,有所不為。綠色低碳和經濟發展從本質上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系統整體,各地碳達峰行動方案可著力體現綠色低碳與經濟發展之間的“三個不矛盾”,即經濟增長和生態環境保護不矛盾,體現“新常態”;城市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不矛盾,體現“可持續”;工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不矛盾,體現“高質量”。在綠色低碳的大背景下優化經濟發展和路徑,有所為,有所不為。
建議四:調結構,雙手發力。統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能源結構調整“雙手發力”,各地可將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視為推動本地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戰略機遇,進一步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發布低碳產品與技術名錄,推動產品碳標簽和碳足跡標準體系建設,推進產業鏈和供應鏈低碳化。同時加快能源系統轉型升級,控制化石能源總量,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建議五:重協同,多措并舉。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中長期目標,需要多方力量多措并舉協同發力。明確各級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在碳達峰、碳中和行動中的任務與權責,充分發揮政府、行業內企業、高校與科研機構、行業協會與聯盟、金融機構、第三方服務機構等主體的優勢和能動作用,多方協同,共同完善低碳發展相關技術、產品、監管、資金多方面要素保障。
建議六:聚合力,萬眾一心。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中長期目標過程中,可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全社會資源、舉全社會之力推動經濟社會全方面低碳轉型。各級地方政府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推行綠色消費,從需求端倒逼產業供給端的綠色低碳轉型;鼓勵綠色出行,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體系;推廣綠色建筑,降低建筑能耗和環境污染;探索構建碳普惠等機制,鼓勵居民自發開展減碳行為,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時尚,聚全社會之力,將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落到生產生活的實處。(作者單位為賽迪顧問節能環保產業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王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