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漁光儲一體發展的山東“壽光模式”
摘要:該項目于2020年年底并網發電,25年運行期,每年可為壽光提供2.77億度綠色電力,節約燃煤消耗1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8.6萬噸。目前,項目二期正在加速建設,計劃2021年年底并網發電。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張建佩、許巖、記者尹明波報道 光伏板上發電,光伏板下鹽業制鹵、水產養殖,一排排湛藍色光伏板整齊排列在鹵庫灘涂,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勾勒出一幅交相輝映的美麗生態畫卷。壽光恒遠200兆瓦鹵(鹽)光互補光伏電站,讓這片曾經的“不毛之地”,既把鹽業制鹵、水產養殖、光伏發電和儲能有機結合,節約了土地,提高了鹽堿灘涂利用效率,又實現了綠色發展。“壽光模式”為山東乃至全國鹽漁光儲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實踐樣板。
圖為壽光鹽漁光儲一體化項目。供圖:山東省能源局
“壽光地處渤海之濱,特殊地理位置形成大量的鹽堿灘涂地,種啥啥不長、給誰誰不要。近年來,通過鹽漁光儲等項目開發,6600畝鹽堿灘涂變身‘香餑餑’,成為人民幸福生活新的增長點。”據濰坊市發展改革委負責人介紹,壽光恒遠200兆瓦鹵(鹽)光互補光伏電站,是壽光“雙招雙引”和國家第一批光伏平價上網示范項目。項目因地制宜,科學布局,充分利用臨時分流區鹵庫灘涂,在不改變原有鹵庫種植、漁業鹵蟲養殖等功能的基礎上,架設太陽能光伏板,建成集發電、制鹽、養殖、儲能于一體的大型集中式光伏電站。
據了解,該項目于2020年年底并網發電,25年運行期,每年可為壽光提供2.77億度綠色電力,節約燃煤消耗1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8.6萬噸。目前,項目二期正在加速建設,計劃2021年年底并網發電。
針對光伏發電易受環境天氣影響,電力輸出存有波動性、隨機性和間歇性等問題,該項目增加調峰資源,豐富調峰手段,在恒遠200兆瓦鹵(鹽)光互補光伏電站自主配套建成10兆瓦/20兆瓦時山東規模最大儲能系統,為光伏發電送出裝上堅強有力的“穩定器”。該系統優先參與調峰調度,具備一次調頻、AGC跟蹤、AVC控制、功率平滑等功能,采用多層級主動式熱管理、全自動管網式消防系統、電芯級BMS管理、一體式升壓變流等多項先進儲能系統集成技術,實現用電低谷期電力存儲和用電高峰期電力入網,減少光伏發電不穩定對電網產生的沖擊,保障所發電量并網消納。目前,該項目儲能電站已被納入全省電網統一調度,預計2021年發電營業收入1.1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00余個,實現利稅3700余萬元。
“鹽漁光儲一體化發展,不僅對生態有益,提升項目整體收益率,還優化資源利用,帶動鄉村經濟更加良性發展。” 濰坊市發展改革委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壽光將投資130億元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力爭光伏裝機達到2.2吉瓦,延伸建設華東規模最大2吉瓦時化學儲能、氫儲能等綜合智慧能源光儲一體化示范項目,力爭2025年全部建成投運,助力全省能源綠色轉型。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