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能源 正文

數字經濟實體經濟如何融合?專家建言基礎軟件“揚帆”

2021-08-30 14:07 中國新聞網
數字經濟 實體經濟

摘要:所謂工業基礎軟件,通常是指具備解決數據采集、數據治理、數據分發的基礎功能的軟件,如操作系統、實時數據庫系統、數據接口等。由于工業基礎軟件需要大量技術發明和持續迭代優化,研發難度大、周期長,國內此前更多是將關注和研究重點偏向了應用側。

中新網北京8月29日電 (記者 張素)近期舉行的智博會上,多位專家學者探討數字經濟新機遇。“目前,我國正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集中優勢資源打造基于數據網絡技術的大數據支撐平臺。”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說,要“讓數據活起來用起來”。

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看來,以“新IT”賦能實體經濟,需要兩個層面的融合:首先是“新IT”全要素技術的融合;其次是“新IT”與實體經濟豐富場景的融合。

“網絡一切、數據賦能、顛覆行業、定義未來。”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曼青總結未來發展的趨勢時說,未來在創新方面會有很多變化。

浪潮工業互聯網董事、副總經理龐松濤表示,發揮新基建作用,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是工業互聯網的時代使命。“新型制造模式和服務體系構建,需要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關鍵支撐。”他說。

業內人士注意到,為促進數字經濟在法治軌道上行穩致遠,一系列地方法規相繼出臺落地。其中,將于9月1日起施行的《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聚焦“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兩大核心。

“數字化轉型是當下工業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科技成果產業化代表企業、安捷中科(北京)數據科技有限公司CEO黃思源受訪時說。

但在他看來,作為工業軟件體系中的基石,工業基礎軟件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和投入,“只有補足工業基礎軟件的短板,才能加快中國工業數字化轉型的歷史進程。”

所謂工業基礎軟件,通常是指具備解決數據采集、數據治理、數據分發的基礎功能的軟件,如操作系統、實時數據庫系統、數據接口等。由于工業基礎軟件需要大量技術發明和持續迭代優化,研發難度大、周期長,國內此前更多是將關注和研究重點偏向了應用側。

“缺乏基礎軟件支撐的的應用軟件研發,無法解決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底層問題。”黃思源表示,隨著5G通信技術的應用普及,國產工業基礎軟件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蘊含其中。

今年7月,官方發布《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5G在大型工業企業滲透率達35%”,以大型工業企業為龍頭開展5G應用,使5G在工業數字化轉型中發揮引擎作用。

黃思源認為,“5G+工業基礎軟件”將成為國內破局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利器”。例如,工業設備的物聯網化要求一家企業需要具備提供幾萬或者幾十萬傳感及執行機構的實時通信服務能力,5G的切片技術以及大容量無線物聯網技術幾乎可以完美提供。

“數據的自由流通是工業軟件的核心,5G技術的誕生促進了實時數據的流通和使用,進而加快了工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他介紹說,中科院軟件所安捷(Agilor)實時數據庫系統能夠通過毫秒級的數據采集、實時規則推理、復雜事件處理和人機智能融合,采集和存儲來自各種控制系統和現場總線的設備狀態與生產過程數據,實現海量實時數據的高效存儲管理,可廣泛應用于智能工廠、智慧能源、環境生態等行業。

責任編輯:呂婭丹

(原標題:數字經濟實體經濟如何融合?專家建言基礎軟件“揚帆”)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