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能源 正文

“點燃”發展新質生產力新引擎 探尋央企火電廠綠色低碳轉型之路

2024-06-10 13:39 中國發展網
能源

摘要:能源是現代經濟和產業發展的生命線,建設現代化強國離不開堅強的能源保障。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袁雪飛報道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在“雙碳”大背景下,能源是重中之重,傳統能源轉型升級迫在眉睫?;痣娖髽I在不斷加強保供能力的同時,將如何實現轉型升級提高自身“含綠量”?6月5日,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跟隨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腳步,走進國家能源集團泰州發電有限公司和常州發電有限公司,零距離探尋兩家火力發電企業勇扛央企責任擔當,以創新手段走出一條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綠色低碳轉型之路。

高質量發展當好能源供應“穩定器”和“壓艙石”

滾滾長江東流,橫貫江蘇腹地。泰州、常州兩市地處揚子江城市群中部。兩家電廠臨江而立,跨江而望,為兩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穩定的能源支撐。

能源是現代經濟和產業發展的生命線,建設現代化強國離不開堅強的能源保障。作為江蘇省最大的火力發電企業之一——泰州發電公司截至2023年年末,累計完成發電量2665.8億千瓦時,累計完成供熱1785.5萬噸;常州發電公司自投產以來,累計完成發電量1296億千瓦時。

據介紹,2023年泰州市全社會用電量377億千瓦時,泰州電廠四臺機組去年總發電量222億千瓦時,覆蓋全泰州450萬人口總用電量的近60%。

而常州電廠的成績也非常亮眼,2023年發電量78.13億千瓦時,相當于全常州市民用電量的49.2%,機組發電利用小時6200小時,市場占有率119.54%,在江蘇省內全部機組中排名第一。

多組亮眼數據彰顯了央企電廠的澎湃動能,為保障國計民生、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能源保障。

牽住科技創新“牛鼻子” 找準綠色轉型“關鍵點”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要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靖江市新橋鎮德勝中心村黨委書記楊恒俊感慨道,泰州電廠從2004年建廠,短短的20年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工廠。過去傳統煤電更多的靠人力,到現在全部是封閉式、現代化、數字化操作,非常令人敬佩!

其實,泰州、常州兩家電廠始終將科技創新貫穿于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比如泰州電廠2015年投產的世界首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各項技術環保指標均處于世界最好水平。機組供電煤耗較全國煤電平均低近30克/千瓦時,以年利用6000小時計算,每年可節約標煤3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超90萬噸。

截至2023年年底,該項目成果已推廣應用于41臺660MW和89臺1000MW 燃煤發電機組,新增產值3187.7億元,這些機組每年可節約標煤 5992.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近1.7億噸。這對于全球的能源行業,無疑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而在常州,常州電廠實施了國內外首臺套630MW超臨界機組亞臨界背壓機改造,實現區域首家熱電解耦,滿足機組低負荷時的供熱需求,達到單機400噸/小時、雙機 800噸/小時的供熱能力。積極拓展遠距離供熱市場,開創性投用長 27公里、DN700的西夏墅供熱管線。2023年6月投運了江蘇省首個向江陰市石莊地區的跨行政區供熱,年供熱量30萬噸以上。

據常州電廠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公司供熱管線6條,可實現供熱峰值近400噸/小時,單日最大供熱量近8000噸,年供熱量 220萬噸以上。

與此同時,常州電廠通過脫硫雙塔雙循環、低氮燃燒器和脫硝SCR、濕式電除塵、凝變濕除等技術革新,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實現包括SO2、NOx、粉塵等污染物的超低排放,SO3、Hg等污染物的協同脫除,全面達到江蘇省污染物友好排放標準要求。實施脫硫廢水零排放改造,采用煙氣余熱濃縮+干燥工藝,單臺機組廢水處理量12.5t/h,實現廢水零排放。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泰興市供電分公司六級職員張強認為,通過技術和管理的創新,發展了傳統火電企業新質生產力,常州電廠走綠色低碳綜合轉型發展道路,為實現“雙碳”目標擔當作為,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走在前做了示范。

一項項科技成果的突破、一個個重大項目的落地,正是央企電廠踐行使命擔當,勇于開拓創新的真切寫照。

“變廢為寶”為城市循環減負 生態與經濟雙豐收

“堅持節約優先”是“雙碳”工作的五項原則之一,要注重節約能源資源,持續降低單位產出能源資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投入產出效率。

亞洲最大的煤電二氧化碳捕集項目——泰州電廠CCUS項目將CO2從工業排放源中分離后或直接加以利用或封存。該項目于2023年6月2日項目正式投運,截至5月底,該項目累計完成銷售超20萬噸,推動煤電CCUS加速由科技示范轉向產業發展。經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測定,所有性能指標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二氧化碳產品實現全量、本質盈利銷售,成為煤電CCUS技術運營“雙標桿”。

常州電廠建設的廠內污泥處置項目,實現了國內“大型燃煤鍋爐資源化處置多種污泥固廢關鍵技術研究和工程示范”首突破,通過“蒸汽間接換熱干化+燃煤鍋爐耦合摻燒”技術路徑,對城市污泥進行資源化、無害化、規?;谩W畲筇幚砟芰?5.9萬噸/年,解決了常州市30%的污泥處置需求。而灰渣分選系統和灰磨系統,使得粉煤灰、爐渣、石膏等固棄物綜合利用率達100%,其中等級灰率達100%,年銷售量60萬噸左右,綜合服務于區域建筑及市政建設工程的需求,實現了循環經濟一體化。

“印象中發電廠臟亂差,今天實地參觀泰州電廠,體會到什么是綠色發電。從發電系統全過程智能化,再到把二氧化碳收集起來變成可再生、可利用的資源,去銷售、去再次利用,我覺得非常好,值得點贊。”江蘇省政協委員、江蘇誠泰測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侯先棟如是說。

江蘇省政協委員,新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健認為,常州公司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道路上走在前列,展現出企業發展“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的特點。作為傳統火電企業,常州公司通過技術改造和產業布局,走出了具有自身特點的轉型發展道路,為其他傳統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作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國家隊、主力軍,泰州電廠與常州電廠正在點燃發展新質生產力新引擎,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正不斷走深走實。

責任編輯:王希學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