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能源 正文

銅鼓:打造“休閑康養”特色名縣

2024-07-30 14:54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綠色生態

摘要:今后,銅鼓縣將最大限度發揮綠色生態這一最大優勢、最大財富、最大品牌,打基礎、出精品、提質效、塑IP,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兼顧詩和遠方、承載美麗鄉愁的“休閑康養”特色名縣。

近年來,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立足得天獨厚的綠色生態資源稟賦和源遠流長的紅色文化、福壽文化、客家文化資源,堅持“生態+文旅體研養”深度融合的原則,著力將銅鼓打造成集藝術山水、生態康養、研學體驗為一體的“休閑康養”特色名縣。

突出人文藝術元素。銅鼓縣充分挖掘自然、人文等資源,發揮“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比較優勢,融入特色藝術元素,打造“一景一特色”的旅游業態。桃源湯里、天柱峰水上丹霞山水畫廊、七星嶺高山云居、星空露營、江南雪鄉等特色文旅業態,形成銅鼓“藝術山水”旅游精品線路。

近年來,銅鼓縣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4個,省級旅游度假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27張國家級生態名片。打造詩畫田園風光。圍繞傳統特色村落、田園風光、客家文化等打造田園滸村、云上坪田、生態永豐、五彩梁塅、詩畫公益、生態成緣、云棲西向等特色鄉村旅游景點,立足紅色文化、福壽文化、客家文化資源,舉辦元宵燈彩展演、年貨節、客家包圓文化節、冰雪節、長壽文化節等,放大詩畫田園、美麗鄉愁的吸引力。近年來成功創建省級以上鄉村旅游點7個。豐富藝術文創產品。以秀美山水、客家文化、紅色文化為內涵,突出地域特色,打造了一批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以品牌和文化賦能,實現生態產品溢價。

積極培育生態康養新業態。以“康養+”為重要切入點,打造溫泉康養水療、體育運動康養、中醫藥養生體驗、診療保健、康養膳食等生態康養系列項目,推動“康養+”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生態康養產業體系,實現特色文旅康養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多樣化升級。做強富硒有機產業。重點打造林下富硒黃精、富硒筍竹、富硒茶葉三大主導產業,培育涉硒龍頭企業,支持銅鼓黃精、銅鼓竹筍等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打通科研、育苗、種植、加工、交易、銷售、營銷、體驗各個環節,形成全產業鏈。

目前銅鼓林下黃精種植面積達6萬畝,開發出九制黃精、黃精果脯、黃精茶、黃精酒等多個種類、的初加工產品,銅鼓黃精入選《中國農產品品牌索引名錄》。發展筍加工企業24家,年產值3.3億元,年加工鮮筍4340噸。持續放大品牌效應。做強公共區域品牌效益,“銅鼓有機”“銅鼓黃精”“銅鼓寧紅”“銅鼓竹筍”品牌效應凸顯。結合康養文化旅游,舉辦森林旅游節、開發“黃精宴”、舉辦黃精觀光節、打造黃精文化長廊,做活黃精文化。依托成熟景區帶動周邊鄉村發展旅游業,打造鄉村旅游品牌。

不斷完善研學體系。將生態資源、紅色資源與客家文化、民俗文化和農事文化融合開發、提質擴容,整合全域優勢文旅資源,把縣內景區“連點成線、連線成面”,不斷提高研學產業價值產出,真正實現以研學帶動全局。截至今年5月底,共接待研學游客180余批30萬人次,實現研學產業綜合收入3200余萬元,同比增長約20%。

形成了“來吧銅學”研學品牌。加強研學課程研發。結合秋收起義線、湘鄂贛革命根據地“一線一區”實際,做強秋收起義精品研學線路和特色紅色線路,研發尋美鄉村、勞動實踐、尋茶問道、客家文化等主題精品課程,結合秋收起義紀念館、毛澤東化險地、秋收起義沉浸式體驗中心等紅色景點,精心打造黨性教育現場示范點,打造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紅色旅游首選地”。加大對外營銷力度。持續在南昌、長沙、武漢、宜春、九江等主要客源地開展多次專場推介活動,開展線上媒體矩陣宣推,與騰訊等平臺合作,“通過視頻拍攝+視頻號+抖音信息流廣告投放+達人矩陣+抖音云剪”等多平臺發布宣傳銅鼓春季文旅資源。面向省內外客源發布近期活動預告,不斷吸引游客、拉動消費。

今后,銅鼓縣將最大限度發揮綠色生態這一最大優勢、最大財富、最大品牌,打基礎、出精品、提質效、塑IP,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兼顧詩和遠方、承載美麗鄉愁的“休閑康養”特色名縣。

(作者系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