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出臺實施方案推動老區振興發展
摘要: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潮陽區、潮南區、澄海區農村相對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確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到2022年,潮陽區、潮南區、澄海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取得更大實效,打造成為汕頭發展新增長極,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聶金秀、魯利韋、記者羅勉報道 近日,《汕頭市貫徹落實〈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動廣東省革命老區和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實施方案》出臺。
據了解,《方案》“干貨”滿滿,分7大方面26小項,提出積極搶抓中央和省高度重視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重大機遇,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傳承紅色基因、產業轉型升級、脫貧攻堅等方面,用好用足老區政策,加快推進汕頭市潮陽區、潮南區、澄海區等革命老區振興發展。
《方案》提出,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潮陽區、潮南區、澄海區農村相對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確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到2022年,潮陽區、潮南區、澄海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取得更大實效,打造成為汕頭發展新增長極,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加快布局老區“交通網”
《方案》把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從交通、信息、環保水利等方面夯實基建。交通先行。加快汕汕鐵路汕頭段建設,力爭汕漳鐵路沿澄海區東部沿海區域通過并預留高鐵站位置;拓展汕頭西部老區通往內地新通道,積極謀劃廣州至河源高鐵經潮陽區、 潮南區延伸至汕頭,爭取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四五''規劃建設;積極推進汕汕鐵路潮南站交通樞紐規劃研究和廈深鐵路潮陽站周邊環境整體改造提升。加快汕湛高速、潮汕環線高速汕頭段收官建設;推動南澳聯絡線高速(暫命名)規劃建設,推動深汕高速拓寬改造;加快潮惠高速公路谷饒連接線、揭惠高速公路貴嶼立交與廈深鐵路潮陽站連接線、汕湛高速公路和平連接線等工程項目,爭取省支持將梅州至潮州高速公路延伸至汕頭,支持規劃建設汕頭至潮州港高速公路、汕頭至揭陽高速公路作為沈海高速、汕昆高速復線,完善粵東高速公路網,實現老區與汕潮揭中心城區半小時內通達。加快老區“四好農村路”村道建設、巷道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優先解決老區2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硬底化問題和革命老區鎮(村)農村公路建設。提速濱海旅游公路汕頭段以及普通國、省、縣、鄉、村道新建、改建和路面改造工程建設。
同時,深入實施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確保老區自然村光纖網絡、4G網絡覆蓋率達100%;全面實施鄉村信息基礎設施振興工程,以37個省定貧困村為重點,逐步實現20戶以上自然村連通光纜。加快練江流域綜合整治環保水利項目建設,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配合推進韓江一榕江一練江水系連通工程。全面鋪開源頭截污、雨污分流建設, 確保2020年6月底前所有老區自然村全面完成任務。
融合資源打造“紅色版圖”
在傳承紅色基因方面,汕頭市將加大對老區紅色革命遺址的保護利用投入。對革命遺址所在區域內的開發布局、文化旅游、交通建設等進行統一規劃,理順體制機制,推動紅色資源保護、開發和衍生產業發展。支持南昌起義軍營地舊址修繕及配套紅軍紀念碑、廣場。深化紅色文化資源價值利用,融合老區生態與地方特色村落文化資源,樹立旅游品牌,選取革命老區合適的區域打造具有紅色基因、特色民俗、非遺文化、潮僑特色的文化旅游區。以潮南區雷嶺、紅場革命老區為核心, 開發建設大南山紅色旅游區,串聯紅場雷嶺紅色旅游區、汕頭 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廣東東江各屬行政委員公署舊址、南昌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舊址、紅色交通站舊址等節點打造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以谷饒赤杜嶺南昌起義軍宿營地舊址、金灶小北山革命烈士紀念碑、金灶徐寮紅軍洞舊址、橋陳紅色黨建村為節點,結合當地獨特的生態農業、田園風光、四季水果打造鄉村紅色生態旅游線路。以潮陽海門蓮花峰風景區為核心,有機串聯濠江區北山灣、南山灣、潮南區田心灣等南部濱海資源,打造濱海休閑旅游帶。以前美古村僑文化旅游區、蓮華鄉村旅游區為核心,修復南溪村革命老區紀念館、南溪革命烈士紀念碑、迎接南昌起義軍籌備會議舊址,串聯區內紅色旅游節點,打造華僑文化紅色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興產業補短板助力脫貧攻堅
產業是老區提速發展的強大動力。汕頭市將加快推動潮陽區、潮南區紡織服裝和澄海區工藝玩具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和品牌建設,向高附加值環節延伸。進一步拓展老區優勢產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渠道,謀求與國內外大型電商平臺對接,加快建設汕頭農產品電商批發商貿城,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電商龍頭企業。大力培育老區“園區經濟", 引導鼓勵布局分散的中小企業向工業園區和產業園區集中。招引一批綜合效益好、帶動性強、科技含量高的大項目和產業配套項目在老區落地,完善產業鏈,實現集群發展。對各類企業和社會組織來汕頭老區投資興業的,積極出臺獎勵政策,保障土地和融資需求。打造一批集產業、科技、人才、生態于一體的特色小鎮。
《方案》提到,要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開展“清臟、治亂、增綠”三項行動,持續改善老區農村人居環境。同時,支持老區鎮(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補齊民生領域短板,推進老區鎮(村)基 層綜合公共服務資源有效整合和設施共建共享。積極構建和完善集行政服務、農村信息直通車服務、金融保險、農機推廣、農村電商、供銷、鄉村旅游以及培訓就業、醫療、衛生、教育、文化、工商、失業、社保等服務于一體的行政村“30分鐘農村基層服務圈”。
脫貧攻堅方面,推進就業創業精準扶貧工作。支持創業致富帶頭人在老區創辦各類企業,帶動當地貧困勞動力就業。對創辦企業吸納貧困人員就業的,符合條件可享受各類補貼及稅收、貸款優惠。借助汕潮揭人力資源網服務平臺,為老區勞動力提供公共就業服務。鼓勵企業對接幫扶老區創建“扶貧車間”“扶貧工作坊”,引導村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鼓勵各類群體到我市鄉村創業就業,將鄉村經營驛站、客棧、民宿、農家樂的創業者納入一次性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等扶持政策范圍。鼓勵推動金融機構扶持老區經濟發展。加大扶持革命老區村集體經濟發展, 加強醫療、教育、農村危房改造等“輸血"政策落實,聚焦產業、就業、創業等“造血”關鍵措施,建設一批“造血"扶貧項目,實現貧困戶長效增收、穩定脫貧和共同富裕,確保2020年實現高質量脫貧目標。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