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精準服務中小微企業 融資租賃正成為銀行有益補充

2020-06-23 09:01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企業融資

摘要: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一個社會痛點。在這個痛點的兩端,一頭不缺錢,一頭不缺想要融資的企業,那么痛在何處?痛在有效對接的渠道,特別是對接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服務體系。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記者 | 邱愛荃

面對消費、投資、出口的較大壓力,金融機構如何幫助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穩住上億市場主體?上海市租賃行業協會副會長、上海云城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濤說,融資租賃可以成為銀行業的有益補充,像“滴灌系統”一樣,打通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最后一公里”。

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一個社會痛點。在這個痛點的兩端,一頭不缺錢,一頭不缺想要融資的企業,那么痛在何處?痛在有效對接的渠道,特別是對接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服務體系。

因為國家調控資金通過央行釋放到各大銀行等主流金融機構,對大企業、大項目基本能夠保障,而覆蓋到中小微企業的則明顯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是這一痛點的關鍵點。

林濤說,導致中小微融資難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由于這類企業的融資需求,面廣、量大、額度小,需要品種豐富、靈活多樣的金融產品來與之對接,而目前以銀行為主的融資體系難以滿足,從而導致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我國中小微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當前階段,經濟下行壓力,疊加貿易爭端和新冠疫情,對中小微企業造成了巨大沖擊,為此,國家安排紓困資金,出臺扶持政策,千方百計保護中小微企業。

中小微企業就如同我國經濟發展的“血脈筋骨”,而資金是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命門”,據統計,我國中小微企業每年的資金缺口約2萬億元。林濤認為,為有效緩解這些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可以利用融資租賃工具,作為銀行等主流金融機構的有益補充,建立起“最后一公里”的“滴灌系統”,精準對接中小微企業多種多樣的融資需求。

融資租賃為什么能夠滿足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林濤說,這緣于融資租賃的五大優勢。

第一,要素優勢。融資租賃具備要素豐富性,可以整合法務要素,合理運用租賃物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通過融物實現融資的目的;可以整合財務要素,承租方在固定資產會計科目中可以設立融資租賃資產租入的二級科目,計提折舊;可以整合稅務要素,承租方享受租金進項抵扣、設備可在融資租賃合同期限內加速折舊等稅收優惠;可以整合金融要素,作為融資工具,其融通資金、杠桿作用等金融屬性一應俱全。

第二,本地優勢。融資租賃,更接地氣。融資租賃公司一般都有產業背景或區域背景,對實體企業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徹,服務更加得心應手。

第三,產品優勢。融資租賃,能實現量身定做。這根源于兩方面,一方面,得益于“負面清單”的監管模式,“法無禁止皆可為”賦予了融資租賃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這一點不同于銀行業的“正面清單”監管模式。另一方面,得益于融資租賃企業自身的扁平化內部運作機制,負責開拓市場的獲客主體,與項目盡職調查主體、風控主體、租后管理主體,是同一個團隊。這樣的組織結構形成了量身定做的機制,可以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融資方案。

銀行等主流金融機構作為國家融資體系的主渠道,為防范系統性風險,實施的是重心上移的管理模式,產品開發權和項目審批權在總行和分行,甚至需要向銀保監會報批,而直接接觸客戶的是支行,既無項目審批權,亦無產品開發權。這就導致現有銀行體系只能是標準化產品的批量生產,無法做到量身定做。

要改變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現狀,必須是銀行等主流金融機構與融資租賃業攜手,共同打造完整的社會融資體系,實現金融與實體的有效對接。

第四,行業優勢。截至2019年末,融資租賃業的資產總規模近7萬億元,且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對中小微企業每年2萬億元的融資缺口可以有效匹配。

第五,企業優勢。目前實際經營的融資租賃企業多數已初具規模,能夠滿足對接銀行等主流金融機構的條件,能夠承接銀行等主流金融機構的資金,進而形成“滴灌系統”,精準對接到中小微企業。

基于以上五大優勢分析,林濤認為,“針對中小微融資需求的特點,融資租賃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和行業合力,成為銀行業等主流金融機構的有益補充。”目前,融資租賃已經成為僅次于銀行信貸的第二大金融工具。在歐美發達國家,融資租賃作為成熟的融資工具,其行業滲透率達到30%~40%,而在我國卻不到10%,還有非常廣闊的成長空間。

在林濤看來,“融資租賃不僅可以有效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而且還是解決資金空轉的一條有效路徑。”錢的本質是對社會存量資源的支配權,錢存銀行或在金融圈內空轉,都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無法產生社會增量財富。讓金融和產業相結合,是創造社會增量財富的廣闊大道。

通過大力發展融資租賃業,完善現有融資體系,暢通融資渠道,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讓資金流動始終行進在正確的道路上,定能形成產融深度融合的良性循環。

責任編輯:劉維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