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六個一千”工程帶動村強民富 鄉村振興
摘要:汕頭市從2017年開始,在全省率先開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麗鄉村建設,聚焦清垃圾、治污水、“廁所革命”關鍵環節,全域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實施“千村全域環境整治”工程,各地農村已舊貌換新顏,變成了一個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羅勉從汕頭市有關方面了解到,近年來,汕頭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總抓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抓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注重聯動共建,注重共享發展,全面實施“千名干部駐村強基”“千家新型主體帶富”“千個機關支部聯村共建”“千名鄉土人才培育”“千企結對互聯幫千村”“千村全域環境整治”的“六個一千”工程,多方合力,營造共謀共建共推鄉村振興新格局。有了黨組織結對共建,基層黨組織更強了,鄉村也變美了,新型農民、粵菜師傅等鄉村人才越來越多,新型主體帶農民一把,企業扶鄉村一下,帶動村強民富……
織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一張網”
黨建引領是推動鄉村振興的 “第一抓手”和 “紅色引擎”。汕頭市實施“千名干部駐村強基”工程,全覆蓋選派第一書記,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后備人選,強化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把方向、謀大局、保落實的作用。1087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100%實現“一肩挑”,三級網格化黨組織體系全面構建;全面建成1087個村(社區)和10個新興領域黨群服務中心,3320個網格工作陣地,織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一張網”。同時,實施“千個機關支部聯村共建”工程,1086個市級機關事業單位黨支部與1086個村(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雙向互動、共同進步。
發展“一村一品”幫扶10萬農戶
汕頭市從2017年開始,在全省率先開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麗鄉村建設,聚焦清垃圾、治污水、“廁所革命”關鍵環節,全域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實施“千村全域環境整治”工程,各地農村已舊貌換新顏,變成了一個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在實施“千家新型主體帶富”工程中,汕頭市以建設省、市級現代產業園為“龍頭”,發展“一村一品”為“龍尾”,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農民致富奔康。先后創建澄海區蔬菜、澄海區獅頭鵝、潮陽區絲苗米、潮南區生豬等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水產、獅頭鵝、乳業、花卉、蔬菜、醬腌菜、桑椹7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累計建設“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特色產業項目76個,43個專業村4個專業鎮獲得省級認定,帶動農戶近10萬戶。我市還實施“千企幫千村”工程,發動900多家企業對接幫扶1078個村(社區),共同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建設、產業發展、社會治理等多個領域上來,累計投入幫扶資金和幫扶物資合計21309.4萬元。汕頭供銷社柏亞農村電商驛站有限公司的“互聯網 +”構建新型助農服務體系、華能海門電廠的“點亮‘黨建+教育幫扶’工程”入選廣東鄉村振興萬企業幫萬村典型案例100例。
上千名鄉土人才“上山下鄉”
實施“千百十鄉村人才培育”工程方面,汕頭市從2019年起,集中輪訓1000名農業科技、生產、經營和農村醫療、文化、教育服務等領域鄉土人才;著力培養100名左右農村生產經營服務能手;編寫“十個系列鄉土人才培訓教材”,構建全市鄉土人才常態化培訓機制強化資金扶持,強化激勵政策,著力推動人才“上山下鄉”。累計設立4個省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10個粵菜師傅(潮菜)鄉村實訓基地、3個鄉村技師工作站,2020年培訓“粵菜師傅”971人次,培訓“南粵家政”6341人次,培訓農村電商7111人次。認定創業孵化基地52家、返鄉創業孵化基地6家,促進創業2444人。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