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澄邁縣GDP增速海南第一
摘要:2020年,澄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目標,加快構建具有澄邁特色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縣十二個重點產業實現增加值 224.2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64.4%。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羅津 徐衡 記者王心武報道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海南省澄邁縣財政累計投入各類防疫資金1.6億元,制定了16條惠企舉措,全口徑減稅降費8.2億元,減免2773家企業社保費4.8億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推動經濟在海南率先扭負為正,成為唯一一個第一季度就實現正增長的市縣,在防疫大考中充分展現出澄邁作為、彰顯了澄邁擔當與責任。
縣城金江 縣外宣辦供圖
日前,記者從澄邁縣了解到,初步核算,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8.4億元,同比增長5.4%,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8億元,同比增長18.8%,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多項指標好于全國、領先全省。
奮力推進,經濟社會向高質量發展
2020年,澄邁縣搶抓自貿港建設開局的歷史機遇,奮力推進早期安排爭取早期收獲,助推自貿港建設蓬勃展開。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海南生態軟件園正式掛牌;澄邁(南海)油氣勘探生產服務基地、海南國家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基地2個自貿港先導性項目建設蓬勃展開;初步編制完成油服基地產業布局落地規劃,組織籌建油服基地開發運營平臺公司;國家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基地匯聚牛津海南區塊鏈研究院等112家科創平臺;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7家,新設立外資企業80家,新增外貿企業145家。
2020年,澄邁咬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澄邁勝利在望。全縣上下以“背水一戰”的姿態打好收官戰,全縣脫貧攻堅質量進一步提升,貧困村集體經濟平均收入超過8萬元,是省退出標準的2.9倍;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達到15074.6元,是省退出標準的3.8倍。建立健全防返貧機制,為2229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及邊緣戶購買防貧綜合險,新增200個就業扶貧公益專崗,零務工家庭全部清零。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編制《澄邁縣鄉村民宿發展規劃》,扶持75個村實施“6+3”扶貧產業項目55個,108個行政村的集體經濟收入達3萬元以上,占比75%。實施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7.6%,生活垃圾處理率達100%,畜禽資源化利用率達85.7%。組建了154個鄉村振興工作隊,累計招錄145名鄉村振興指導員駐村工作。“十三五”規劃設定的39項指標全面完成,全面小康指數達97.96%。
2020年,澄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目標,加快構建具有澄邁特色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縣十二個重點產業實現增加值 224.2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64.4%。一是數字經濟產業蓬勃發展:海南生態軟件園新增入園企業2833家,超額完成省下達的營業收入500億、稅收50億的目標任務,為實現全省互聯網產業年度目標做出一半以上的貢獻。二是生產性服務業加速聚集:加快推進澄邁(南海)油氣勘探生產服務基地建設,先后引進中海油后方陸域擴建等7個項目,完成年度投資3.7億元。金馬物流中心引進京東、蘇寧、新加坡淡馬錫豐樹集團、普洛斯、小松機械等多家世界500強或行業前五企業,優質項目集聚效應不斷凸顯。三是富硒特色農業品牌做大做強新增“6+2”特色品牌農業[6]種植面積2.4萬畝,產值首次突破10億元,超額完成省下達年出欄生豬31.5萬頭的任務。冬季瓜菜出島量同比增長5.6%。四是智能制造業加速布局:陜建機股份海南智能制造、檀溪三期90萬噸/年礦渣微粉等項目加快推進,工業經濟向高附加值和智能制造方向發展。
用心用情服務企業,全力打造優良營商環境
近年來,澄邁縣堅持以思想破冰引領改革突圍,用心用情服務企業發展,致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2020年,全年完成重點改革任務31項,特別是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海南生態軟件園管理局掛牌運行,并賦予縣級管理權限136項。加快老城開發區和金馬物流中心合并轉隸步伐。出臺《澄邁縣優化營商環境方案》,著力破解阻礙各類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極簡審批”改革榮獲“海南省改革和制度創新獎”一等獎;“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實現149項事項集中辦理;實行“標準地+承諾制+代辦制”、“老城開發區廠房租賃和轉讓”等創新舉措。與此同時,在政務服務大廳40個窗口推行“好差評”制度;推行“互聯網+海關”,企業申報備案、檢驗檢疫實現“零距離”網上辦理和“零跑動”網上出證;出臺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和人身權、自主經營權等16條法制化營商環境建設措施,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加快形成,市場主體活力持續激發,全年新增市場主體10688家,同比增長33.8%。
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該縣扎實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海南省率先全部完成中央環保督察重點問題整改工作,其中花場灣紅樹林整改工作成效突出,被生態環境部從海南省重點問題中剔除,并作為正面典型列入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看成效”系列在全國專題報道;顏春嶺生活垃圾焚燒廠三期點火投運,結束生活垃圾填埋時代。全面打響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9.7%,PM10、PM2.5濃度年均值分別下降6.9%、11.1%。城鎮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達標率100%,全縣6個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城鎮內河水質達標率100%,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100%。大力開展禁塑、垃圾分類工作,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完成農用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工作。建立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6.8%。建立健全環境保護長效管理機制,完成縣域生態空間環境影響評價暨“三線一單”[8]編制工作,建立環境資源執法司法聯動機制。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和生態補償機制,建立海上環衛制度,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不斷完善。
2020年,澄邁縣著力打基礎補短板惠民生,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有了新提升。全年財政投入民生事業資金58.4億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5.1%。辦成辦好17件民生實事。全縣低保、特困等困難群眾保障到位。學前教育“兩個比例”[9]超額完成,4個試點鎮集中寄宿制辦學工程穩步推進。獲評第五批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華東師范大學澄邁實驗中學高一年級在全省64所學校期末聯考中名列第二。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海南外國語學校建成開學,海南中學美倫校區加快建設。實施醫療衛生“7+3”能力[10]建設項目5個,投入3.6億元用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縣疾控核酸檢測實驗室等一批公共衛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群眾“菜籃子”保障有力,超額完成常年蔬菜基地建設年度任務目標。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5.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大力推動“五網”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農村公路六大工程項目528個。建成10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14659人飲水安全問題。農村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33.1%,高于省下達任務3.1個百分點。實施農村電網改造項目363個,新建或改造線路671.5公里,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縮短至14.9小時。建成5G基站145個,全縣行政村光纖覆蓋率100%。新增燃氣用戶超8.7萬戶,福山鎮燃氣下鄉試點工作穩步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大幅改善。
2020年,澄邁縣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和憂患意識,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一是著力防范重大風險,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較年中最高水平下降了6.8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貸款同比下降41.8%。將地方政府性債務全部納入歸口系統管理,安排10.29億元消化債務及還本付息,有效遏制債務增量和消化債務存量。深入實施兩違整治行動,全縣5批29612宗“兩違”圖斑處置率100%,共拆除違法建筑22.1萬平方米。全力打好安全生產攻堅戰,實現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雙下降”,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全年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信訪工作實現重要敏感時期“零非訪”和“四未發生”。禁毒三年大會戰取得階段性勝利,全省率先啟動“雙岸長制”,破獲毒品犯罪案件34起,同比下降77.9%。掃黑除惡清零攻堅戰役8個任務指標已經全部完成。繼續推動“四位一體”新機制建設,開展金江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創建工作,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快形成。
二是著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持依法行政,主動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88件,政協委員提案103件,辦復率、滿意率均達100%。全面落實從嚴治黨要求,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其實施細則和省委省政府、縣委縣政府具體規定,政府帶頭過緊日子,壓減一般性支出2481萬元。加強審計監督,查出違規問題資金2.5億元,管理不規范資金31億元。加大“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整治力度,為基層降壓減負,縣政府發文數量減少15%,政府作風建設和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