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一顆誠心一雙勤足丈量扶貧路

2021-03-26 10:22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扶貧 脫貧

摘要:在李卓書記與全體駐村隊員、村支“兩委”的共同努力下,黨灣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5處人畜飲水工程修起來了,2處電網改造好了,20條共71.8公里的公路硬化好了,7處移動基站修建好了,51棟危房改造好了,241盞路燈安裝起來了,修建了文化廣場3個,連心橋3座……基本完善并覆蓋了全村的方方面面。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 | 程暉  吳承坤

“80后”李卓是貴州省遵義市發展改革委項目服務中心主任、遵義市鳳岡縣永和鎮黨委副書記(掛職)、鳳岡縣永和鎮黨灣村第一書記,前不久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舍小家赴脫貧一線

用實干鑄扶貧之“路”

李卓自2016年任黨灣村第一書記以來,他走村串寨、協助產業發展、深入一線排憂解難……

為了黨灣的發展,在年邁的母親腿疼難忍的那段時間,他每次與母親通完電話后,內心自責愧疚不已;每次聽到辛勞的妻子埋怨,他都忍著心疼,安慰說快了、快了,他深知妻子為家為孩子付出了太多太多,哪怕說出“謊言”也不想傷了她的心;每次聽到女兒“爸爸,你這個周要回來喔,我想你”,可每次都將近一個月回去一次,女兒看到他時的陌生眼神,他總感覺酸溜溜的。

他用一顆誠心,一雙勤足丈量了黨灣29平方公里的扶貧之路。

為了理清工作思路,他按照“五必訪五必問”的要求,和駐村工作隊成員、村兩委班子一道共組織召開群眾會320余次,輔導支部學習100余次,培養發展黨員9名,共開展走訪宣傳活動7000余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33戶952人次,群眾知曉率近100%。積極爭取黨建幫扶(陣地建設)資金總計67萬元,既提升了村干部隊伍的能力、拉近了干群之間的距離,又改善了村總支部和組級支部的陣地建設條件。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通過“把合作社負責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合作社負責人、把合作社負責人培養成村委會成員”模式,真正的讓農村黨員成為模范先鋒。

他思考出的駐村幫扶工作10步法(“三真”即“真情、真心、真干”。“三精準”即“精準定位、精準施策、精準發力”。“四必須”即必須要把老百姓說的話聽完、必須要把情況搞清楚、必須要把政策搞明白、必須要把與老百姓之間的距離拉近)為他理清了工作思路。

心系發展真心謀劃

產業帶動真情助貧

自駐村幫扶以來,李卓始終把抓項目帶動作為第一要務,“只有群眾發展了,扶貧才更有價值”,李卓總是用發展來倒逼扶貧工作,他積極上聯下達,積極協調配合,在遵義市協調項目時,李卓就有過幾次過家門而不入的經歷。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共爭取貴州省市發展改革委和相關部門項目82個資金22516萬元,其中爭取4171萬元用于黨灣村各項基礎設施和產業文化建設。

在李卓書記與全體駐村隊員、村支“兩委”的共同努力下,黨灣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5處人畜飲水工程修起來了,2處電網改造好了,20條共71.8公里的公路硬化好了,7處移動基站修建好了,51棟危房改造好了,241盞路燈安裝起來了,修建了文化廣場3個,連心橋3座……基本完善并覆蓋了全村的方方面面。

他始終把抓產業增收作為第一目的,積極為黨灣村專業合作社提供幫扶,爭取遵義市發展改革委幫扶資金65萬元修建蔬菜大棚,12萬元修建了圈舍,和村支兩委、駐村干部一起謀劃并成立了凝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13個農業專業合作社,重點發展肉牛、蠶桑、蔬菜、中藥材、茶葉、烤煙、食用菌、經果林林下養雞、黑皮豬、兔等產業,帶動群眾1291戶5000余人(其中貧困戶191余戶858人)增收致富,初步預計戶均增收每年4500元。

辛勤付出換來收獲

團結一致再創輝煌

李卓始終把黨灣當家庭,把群眾當親人。“搶晴天、戰雨天、斗夜間”,牢記第一書記“抓黨建、爭項目、促脫貧”的責任和使命,群眾對李卓書記的稱呼從“領導”、“李書記”過渡到了“小李”,他用實際行動,用一件件實事拉近了與村民的關系。“黨灣能有這么大的變化,多虧你李書記的幫忙”,當群眾這么說的時候,李書記總是笑呵呵的說著“這是黨中央、國家的好政策,是全體干部職工和黨員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

辛勤的付出換來的是碩果累累,黨灣村基礎設施、產業文化環境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4100元提升到目前的14841元,村集體經濟從2015年的不足2萬元提升到目前的47.7萬元,2016年實現了整村脫貧,被中宣部、國家扶貧辦確定為全國一百個重點蹲點調研點。探索出具有黨灣村特色的“黨建+項目+社會+合作社+農戶”的抱團發展模式”,為脫貧攻堅提供了“鳳岡樣本”。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