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生態環境部:“十四五”圍繞“三條主線” 開展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2021-04-20 10:55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生態環境部 生態環境保護 十四五

摘要:“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要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這就意味著只要是城市建成區的黑臭水體都要納入攻堅戰的范圍。談及2021年的計劃,張波認為首先要調研,在調研的基礎上精準科學制定黑臭水體攻堅戰方案,尤其是面向縣級城市的攻堅戰方面。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白雪

“近年來,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在近日由生態環境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將繼續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以水生態保護為核心,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流域要素,鞏固深化碧水保衛戰成果,編制實施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積極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不斷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力爭在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突破,為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奠定良好基礎。

 唐山南湖曾經是工業發展和大地震破壞下的廢棄地和采煤塌陷區,如今通過治理變身成為唐山的生態旅游景區。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苗露/攝 

唐山南湖曾經是工業發展和大地震破壞下的廢棄地和采煤塌陷區,如今通過治理變身成為唐山的生態旅游景區。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苗露/攝

長江流域、環渤海入海河流劣V類國控斷面基本消除

截至2020年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2914個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98.2%,全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2804個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10363個問題完成整改,為群眾飲水安全建立了更加可靠的保證。長江流域、環渤海入海河流劣V類國控斷面基本消除,長江干流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體,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黃河干流全線達到Ⅲ類水的水質標準,相當一些河段達到了Ⅱ類水質。

“應該說所有這些成績都是很了不起的。”張波表示。同時,他介紹了2020年生態環境部在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方面的情況。

在堅決打贏打好碧水保衛戰方面:一是推進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強化劣Ⅴ類國控斷面整治、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整治等重點工作。按季度調度29個部門和企業以及沿江11?。ㄊ校┕ぷ鬟M展,推動攻堅戰行動計劃各項任務落地見效。截至2020年底,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確定的12個劣Ⅴ類國控斷面全部消除。二是強化飲用水水源監管。加強水源水質目標管理,加快治理改造或替換不達標水源。深入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的比例為94.5%,2804個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10363個問題完成整改,10638個農村“千噸萬人”水源地全部完成保護區劃定。三是持續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督促重點城市做好長治久清工作,對進度嚴重滯后的城市加大監督指導力度。四是加強工業園區和城鎮污水處理廠監管。

在做好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方面,張波介紹:“一是組織編制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組織開展廊坊、銅川、湖州等10個城市規劃試點工作。組成32個工作組,下沉一線,對各地市規劃要點編制進行督導,制定公眾參與方案。二是開展重點湖庫生態環境保護。逐月開展重點湖庫水環境形勢分析和水華形勢研判,以太湖、巢湖、滇池等為重點,指導做好水華預警防控。組織對23個典型湖庫及主要入湖河流開展生態調查與安全評估。三是加強南水北調水生態環境保護。將南水北調水質安全保障納入日常工作,開展水環境形勢分析,準確識別并推動地方及時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

在完善水生態環境綜合督導機制方面,張波介紹,一是開展月度分析預警。識別水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和工作滯后地區,共發出預警通報函11次,責成各地限期開展問題、癥結分析及整改。二是開展水環境達標滯后地區環境形勢調度會商。通過水環境達標滯后城市政府負責同志表態發言、水環境改善先進城市政府負責同志交流經驗的方式,傳導壓力、壓實責任,督促引導達標滯后地區學習先進地區經驗。三是組織流域局開展獨立調查。針對久拖未決的突出問題,流域局開展獨立調查,搞清楚問題、癥結、對策、落實“四個在哪里”,并及時交辦地方。四是精準制定斷面整治方案。緊盯長江流域和環渤海地區劣Ⅴ類國控斷面整治,要求各省份按照“一個斷面,一個方案”的原則編制完成整治工作方案,定期分析跟蹤劣Ⅴ類國控斷面的水質改善情況。

“此外,疫情發生后,生態環境部及時印發醫療和城鎮污水監管工作通知和配套技術方案。”張波表示。同時,生態環境部組織對醫療和城鎮污水收集處理情況開展全面排查。組織專家和一線人員開展雙向交流,進行技術幫扶,累計發現各類問題500余個,全部完成整改,圓滿實現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和服務100%全覆蓋,醫療廢水及時有效收集和處理100%全落實的目標。

“十四五”治水目標: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

“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和短板。”張波解釋說,比如一些地方發展方式依然比較粗放,城市建成區、工業園區以及港口碼頭等環境基礎設施欠賬還比較大。另外,生態破壞問題比較突出。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在水生態方面的明顯差距,已經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突出短板,這一點要引起高度重視。當然,水環境風險不容忽視。企業生產事故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頻發,一些地方底泥污染嚴重,對環境安全造成了隱患。太湖、巢湖、滇池等重點湖泊藍藻水華居高不下,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治理難點,水生態環境保護依然任務艱巨。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5年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要達到85%。對此,張波表示在“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將重點圍繞“三條主線”來開展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張波進一步解釋說:“第一條主線是繼承發揚‘十三五’的好經驗,深入打好攻堅戰;第二條主線是編制實施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第三條主線是指導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力爭在若干難點和關鍵環節上實現突破,及早實現這些突破對帶動全國水生態環境保護邁上新臺階非常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生態環境部還提出了“十四五”時期12個字的治水目標:“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對此,張波表示,“有河有水”代表水資源,我們要努力把生態用水擺在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改進水資源管理的基礎制度,梳理重要水體的生態用水底線,逐步推動滿足這些底線要求。“有魚有草”代表生物多樣性,實現有魚有草,生態功能才能逐步恢復。“人水和諧”是指水環境問題,人類要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減少排放,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人不負水,水定不負人。進入新的階段一定要通過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逐步實現這些目標。

力爭“十四五”基本消除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要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在張波看來,“黑臭水體是老百姓身邊的水環境問題,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際上是圍繞著老百姓最期盼的事情開展的污染防治工作。”

張波透露,“2018年初從各地調度上來的黑臭水體治理完成率已經達到了99.1%,而截止到2020年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消除率為98.2%,我們打了三年攻堅戰,完成比例不僅沒有升高反而還下降近一個百分點,但是我更喜歡這個98.2%。”

“2018年生態環境部會同住建部門組織開展攻堅戰,通過群眾舉報、衛星遙感等手段,發現有很多的黑臭水體并沒有真正消除,有的是加了蓋板,有的是撒了藥,有的是調水沖污,有的甚至把黑臭水體填掉了……應該說當時的形勢還是十分嚴峻的。”張波認為,在這個過程當中,媒體發揮了很好的作用,誰搞形式主義就報道曝光誰,誰治標不治本就報道曝光誰。“2018年底黑臭水體完成率是66%,比地方上報的99.1%下降了33個百分點,雖然下降了,但是我們心里有底了。黑臭水體治得好不好,群眾都能理解、判斷和監督,容不得半點弄虛作假。”

張波表示,“2019年底黑臭水體完成率達到84%,2020年底是98.2%,雖然三年努力還不及2018年初的99.1%,但是98.2%是比較實的,老百姓也是比較滿意的,到目前為止老百姓關于黑臭水體的投訴已經越來越少了。”

“盡管黑臭水體治理取得明顯成效,也依然存在很多短板。”張波解釋說,一是城市污水管網質量不高,一些地方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特別低,不加處理就快接近達標了,處理的相當一部分水不是污水而是地下水、雨水。二是初期雨水污染嚴重,一些地方雨水管網旱季“藏污納垢”,雨季“零存整取”,一些地方城鄉結合部存在垃圾隨意傾倒現象,這就導致汛期污染比較嚴重。三是一些城市河道搞“三面光”,加上又沒有生態補水,水體自凈能力很差,久而久之,水就變黑變臭了。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要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這就意味著只要是城市建成區的黑臭水體都要納入攻堅戰的范圍。談及2021年的計劃,張波認為首先要調研,在調研的基礎上精準科學制定黑臭水體攻堅戰方案,尤其是面向縣級城市的攻堅戰方面。

“地級及以上城市也不是沒有事了,黑臭水體反彈,依然會進入生態環境部的黑名單,我們依然會去督促治理。”張波表示,要長治久清,對縣級城市要制定精準科學的實施方案,力爭在“十四五”時期基本消除縣級城市建成區的黑臭水體。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