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區:加快建設“長三角新金融中心”
摘要:陳潺嵋說,新金融核心是創新資本產業融合,在綠色發展、綠色金融方面,江北新區不斷探索,目前已成立了綠色金融研究院,并且連續兩年發布了綠色金融指數。2021年,江北新區發布了首批綠色科創債,以及非金融市場綠色債券。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張洽棠
近日,江北新區建設“長三角新金融中心”發展大會在南京市開幕,大會以“資本賦能 發展添翼”為主題,探索江北新區金融與產業、科技高效融合之路。本次大會上,一批重大項目簽約落地:華泰證券與江北新區管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QDLP、QFLP意向落地基金簽約;博華資本等一批合作投資機構、合作企業、重點產業基金落地簽約。
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上海市國際股權投資基金協會聯席理事長卓福民、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江北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潺嵋以及南京市相關部門、相關機構代表、金融機構、知名企業代表等參加此次大會。
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表示,成立五年來,江北新區GDP及一般公共預算實現翻番,人口凈增加130萬,吸引國外歸來的高層次人才達到了將近7000人。羅群指出,聚力創新發展,江北新區以高質量建設“兩城一中心”,即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為產業方向,打造了特色鮮明、帶動力強的區域“新金融”高地。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表示,“十四五”時期,中國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到2035年,人均GDP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必須推動中國經濟結構轉型。金融脫媒、科技的力量以及國際化的影響,將會成為未來推動中國金融變革的三種主要力量。通過科技改變金融業態,從而提高金融的普惠性,這就是科技金融的重要價值。科技金融是中國金融彎道超車的重要變革,我們要清醒認識到科技金融對金融改革的示范作用和推動作用。
上海市國際股權投資基金協會聯席理事長卓福民指出,資本賦能跟產業驅動要相結合,注重金融生態與產業生態,只有在產業生態中牢牢抓住引領企業,才會真正形成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指出,“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中國的資本市場需要加快數字化轉型,運用平臺的戰略、區塊鏈的技術,構建一個新版的資本市場。
江北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潺嵋在當天的大會上指出,作為國務院批準的中國第13個、江蘇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五年來,江北新區GDP從2015年的1435億,增長至2020年的3061億,高新技術企業由五年前273家增長至1147家,五年來江北新區落地各類的產業基金有937家,管理規模接5000億。
陳潺嵋說,新金融核心是創新資本產業融合,在綠色發展、綠色金融方面,江北新區不斷探索,目前已成立了綠色金融研究院,并且連續兩年發布了綠色金融指數。2021年,江北新區發布了首批綠色科創債,以及非金融市場綠色債券。
責任編輯:張洽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