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銀保監會:持續加強監管引領推動金融業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

2021-05-19 08:44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鄉村振興 金融業 縣域經濟

摘要:隨著信用體系的完善、風險緩釋及補償機制的構建,金融機構在縣域金融、涉農貸款領域將具備更廣闊的服務空間。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曲靜怡

近日,銀保監會下發《關于2021年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的通知》,對2021年金融業如何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進行了部署。根據要求,金融機構應堅守自身定位,按照錯位競爭策略,找準服務鄉村振興的著力點。

 沙縣小吃的成功經驗是鄉村振興的一把“金鑰匙”。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苗露/攝 

沙縣小吃的成功經驗是鄉村振興的一把“金鑰匙”。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苗露/攝

《通知》從八個方面提出了2021年金融業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工作要求,包括優化金融服務供給體系和服務機制、強化關鍵領域金融產品供給、提升縣域金融服務質效、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發揮保險保障作用、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強差異化監管考核等,共涉及23項具體內容。

“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勢必會促使農村經濟主體釋放出巨大的金融需求,如果完全依靠現有涉農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可能無法完全滿足,因此需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揮合力。銀行業要深入探索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推動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工作落實落細。從聚焦重點行業、營銷重點客戶、創新產品模式、傾斜資源配置等方面,促進縣域企業轉型升級和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合理搭建內設機構,優化“三農”金融服務體系和機制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離不開金融支持。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過程中,農村基礎設施的提檔升級、農民增收的實現、農村人居環境的持續改善等都需要資金支持。隨著農業生產規?;F代化及產業化程度的逐年提高,農業生產對資金的需求也將逐年上升。

近年來,隨著農村金融改革持續推進,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信貸支持,涉農貸款規模有了較大增長,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三農”金融可得性顯著提高。但農村金融體制機制仍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市場化競爭機制,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底子”較為薄弱。

《通知》根據銀行類型明確了任務分工,開發銀行和政策性銀行要堅守開發性、政策性金融定位,加大對“三農”重點領域的中長期信貸支持,加大轉貸資金對鄉村振興的投入力度;大中型商業銀行要在服務對象、服務領域、網點布局、產品設計等方面提升差異化競爭能力;農村中小銀行機構要堅守支農支小定位,深化改革,充分發揮深耕當地的優勢,不斷提高“三農”金融供給能力。

“《通知》強調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內部政策傾斜等方式支持鄉村振興。”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夢宇表示,《通知》鼓勵金融機構建立服務鄉村振興的內設機構。內部政策傾斜方面,在原有經濟資本配置、內部資金轉移定價、人員配備、考核激勵、費用安排的基礎上,鼓勵銀行在信貸審批流程、授信權限、產品研發方面對鄉村振興業務給予政策傾斜。

“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鄉村振興涉及政府、公司、個人等眾多經濟主體,涉及多業務條線,需要加強對相關業務的統籌管理,形成對各項業務支持方式、授信授權、產品和服務體系的全面協調機制。”李夢宇說。

“在服務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金融機構保險保障的作用也將進一步凸顯。”業內人士認為,比如,積極拓展產糧大縣農業大災保險覆蓋面,健全農業再保險制度;鼓勵因地制宜發展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探索開發收入保險、氣象指數保險等新型險種。同時,提升農村地區人身保險發展水平,積極發展面向低收入人群的普惠保險;鼓勵發展針對縣域居民的健康險業務,擴大健康險在縣域地區的覆蓋范圍。

提升縣域金融服務質效,強化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考評

截至2019年,我國縣域經濟GDP總量約占全國41%,百強縣GDP已全面超越500億元,32個縣及縣級市GDP超越1000億元。一直以來,銀行業對縣域區域的金融發展模式表現為“重負債、輕資產”,縣域區域存貸比顯著低于城市區域。

《通知》特別強調提升縣域金融信貸資金適配性,滿足縣域金融服務需求。“縣域金融是鄉村振興和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陣地。”李夢宇稱,此次《通知》明確強調,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提出科學制定資金適配性較差縣域的存貸比提升計劃,及時滿足縣域有效金融需求。同時,《通知》明確提出大中型商業銀行要力爭實現普惠型涉農貸款增速高于本行各項貸款平均增速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提到了備受業內關注的“加強差異化監管考核引領”相關要求。

首先,明確涉農信貸差異化考核目標。2021年,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單列同口徑涉農貸款和普惠型涉農貸款增長計劃,力爭實現同口徑涉農貸款持續增長,完成普惠型涉農貸款差異化考核目標。各銀保監局要根據轄內信貸需求、城鎮化進程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轄內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涉農貸款增速考核目標。2020年末,普惠型涉農貸款在各項貸款中占比較高或者普惠型涉農貸款增速較突出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可向監管部門申請適當放寬考核要求。

其次,完善監管激勵約束機制?!锻ㄖ窂娬{,各級監管部門要定期考核涉農金融相關目標計劃的完成情況。對于完成情況較好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采取多種形式給予正向激勵;對未完成考核指標且差距較大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視情況采取系統內通報、下發監管提示函、約談高管、現場檢查、調整監管評級等措施,督促其加大工作力度。

最后,加強“三農”金融風險監管。“全面平衡涉農領域業務發展及風險管理是各家金融機構需要面臨的問題。”李夢宇表示,為此,多家金融機構應從自身出發,構建涉農領域信息平臺,獲取農戶多維數據,增強風險管理的針對性與準確性。《通知》中明確,建立完善涉農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同時,在有條件的地區,地方政府要建立并完善涉農信用信息數據平臺,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建檔評級工作,力爭在2023年底基本實現信用建檔評級全覆蓋。隨著信用體系的完善、風險緩釋及補償機制的構建,金融機構在縣域金融、涉農貸款領域將具備更廣闊的服務空間。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