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江北新區:鄉村振興進行時

2021-06-18 09:11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鄉村振興

摘要:發揮“金陵惠農貸”支農惠農作用,在充分發揮新冠疫情防控農業農村組作用和做好農村地區防控同時,幫助各類生產經營主體渡過難關,為12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1000萬元、貼息5萬元。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程暉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江蘇省南京市江北新區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鄉村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以“五大振興”為抓手

提升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為守住脫貧攻堅的成果,做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江北新區以“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五大振興為抓手,全面推進農業農村高速健康發展。

聚力產業振興,提升現代農業水平。積極打造盤城葡萄特色產業品牌,發展“現代農業+”新型產業。以發展特色葡萄產業鏈為重點,穩步發展農業產業鏈,支持產學研聯合開展新品種選育攻關,因地制宜推進優質稻米、綠色蔬菜、特色魚、金陵鴨等產業鏈建設。目前,新區創建省級農產品品牌1個、綠色食品品牌8個、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3個,石佛茶林果園“福童”雨花茶獲2020年度南京市雨花茶暨名特茶質量評價金獎,長蘆板鴨入選省100道地標菜。

聚力人才振興,強化富民增收能力。實施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加強與農業科研院所合作,強化科技轉化和成果應用,引進專業社會化服務。通過“三帶”行動計劃、中青年拔尖和優秀鄉土人才計劃等,培育出省級“三帶”行動培養對象高瑞雷、市非遺傳承人徐地泉等一批鄉土人才。把就業創業作為農民增收主渠道,結合“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等專項活動,幫助群眾就業。

聚力文化振興,凝聚鄉村振興正能量。推動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打造農村“十里文化圈”。建成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31家,全面更新農村體育健身器材,文明村建設全面達標。深入實施各類文化科技惠民工程,打造新區首屆燈彩節、青年戲劇節等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農村精神文明和脫貧攻堅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良好態勢。

聚力生態振興,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突出全域美麗鄉村建設,改善民生設施條件,垃圾分類收運處理體系實現全覆蓋,農村新建污水管道286公里,污水處理設施192套,旱廁拆改任務全部實現,“農戶源頭分類+入戶收集員分類收集”覆蓋率達到90%以上。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去年至今累計完成289公里四好農路建設,8個美麗宜居鄉村建成,營造“一路一風景、一村一幅畫”的靚麗景象。

聚力組織振興,推動鄉村和諧發展。全面落實村書記“區街共管”和“兩委”班子成員人選聯審機制。結合街道機構改革,構建分工負責、合力推進工作機制,加強各級黨組織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以組織活力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建成部局橫向聯動、區街村縱向聯動積案化解機制,村務監督委員會、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三級黨群服務陣地,家事社區調解工作室等農村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共排查辦結突出涉農信訪矛盾糾紛4件,調解矛盾糾紛8046件。

以“九大任務”為重點

增強農業農村發展動力

江北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加強頂層設計,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

一是抓好基礎設施建設。開展通村組道路建設,提升農村通組入戶道路通行條件。實施滁河四柳河口段、東方天河堤防消險等水利工程建設,進一步提升防災減災能力。

二是抓好公共服務。農村義務教育學校100%達到江蘇省定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要求,新區每個街道幼兒園、小學、初中各建設1所融合教育資源中心任務。實施基層衛生服務中心三年提升計劃,投入10億元對基層醫療衛生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基礎設施、醫療設備配置、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等進行全面提升。新區9個建制村已實現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農村老年人銀發助餐點全覆蓋。

三是抓好鄉村治理。健全黨建引領、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村級集體經濟充分發展的“1+4+1”鄉村治理體系。深入貫徹落實“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機制等。

四是抓好脫貧攻堅的后續工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分類施策、精準發力。

五是抓好穩產保供。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提高糧食產能和效益,水稻種植面積穩定在2.1萬畝以上,力爭優良食味稻米種植面積占比達58%,水產養殖面積、產量分別穩定在4500畝、2500噸左右。強化“菜籃子”生產保供能力,穩定地產生豬產能,今年新區自建豬場6月初投產使用,豬場已付500萬定金在牡丹江訂購3200頭受孕能繁母豬,9月份可產豬仔,有效提高新區生豬存欄數。

六是抓好綠色發展。如強化長江水域無證船舶整治,加強非法捕撈綜合執法檢查,推進肥藥雙減,加快推進畜禽糞污和秸稈綜合利用等。

七是抓好耕地保護。全面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持續加強永久基本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高標準農田建成區等重點區域的耕地保護力度,全面推進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復。

八是抓好“萬企聯萬村”行動。制定新區“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實施方案,對各村(社區)項目逐一開展實地考察,組織簽約會活動,包干復審、圖片編碼、系統錄入等。目前,13個項目全部錄入系統并通過江蘇省廳認定,總投資4.7億元,在全省105個區縣中位列第一名,聯建覆蓋率100%,項目材料完備度100%。

九是抓好以地換保。全力保障農民權益,針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換保工作涉及群體多、專業性強,歷史遺留矛盾復雜的情況,率先全市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審核及人員身份確認。

以“三大改革”驅動

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潛力

改革是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不竭動力,近年來,新區著力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牢固樹立產業立鄉、產業強鄉的發展理念,推進集體產權制度、集體“三資”管理改革、農村金融服務改革,探索多元融合發展模式,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潛力。

首先,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新區所有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登記完畢,43個涉農社區全部完成成員身份認定、折股量化、股權固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等改革,量化集體經營性資產8321.4萬元,發放股權證書3.9萬本,涉及社員11萬人。

其次,推進集體“三資”管理改革。先后出臺《江北新區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制度》等三個文件,搭建村集體財務監管平臺,實現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信息化管理。推進“村務卡”管理非現金結算制度,“村務卡”涉農村居覆蓋率達100%。規范集體資產處置行為,嚴格落實“應進必進”規定。今年以來,新區“三資”平臺共錄入項目標段64個,其中成交62個,成交額2214.97萬元,溢價632.97萬元。

再者,推進農村金融服務改革。建立以政府引導、保險機構市場運作模式為主體的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有效弱化農業經營風險。發揮“金陵惠農貸”支農惠農作用,在充分發揮新冠疫情防控農業農村組作用和做好農村地區防控同時,幫助各類生產經營主體渡過難關,為12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1000萬元、貼息5萬元。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