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周世杰:全面放開股比限制能夠有效助推中國汽車民族品牌向上發展

2021-07-20 17:26 中國發展網
汽車行業 國際競爭力 自主品牌

摘要:“入世”以來,國內汽車產業無論是產銷規模、自主品牌建設、對外貿易、產業結構調整等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受益于加入WTO所推動形成的體制環境。通過政府、行業等共同努力,汽車產業得以快速發展。但也存在產業大而不強、技術創新能力弱、自主品牌發展滯后、主要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等突出問題。同時,汽車產業發展面臨的能源、環境、交通等瓶頸制約也日益嚴重。從目前汽車產業發展現狀來看,有些問題尚未得到良好的改善,需要進一步制定相關政策,完善管理體系,以提高中國汽車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定位為汽車行業高端智庫論壇,2021年以來,從戰略性高度和全新視角出發,圍繞行業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論壇舉辦了系列化專題活動,為新時期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獻智獻策。

值此建黨百年之際,論壇特別策劃了以“重溫時代記憶 共話產業未來”為主題的慶祝建黨百年專題訪談展播,邀請老一輩汽車行業變遷的見證者,系統地回顧中國汽車產業重大政策制定的背景、產業變革的歷程,并暢談新時代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提出期待和希望。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激勵新一代汽車人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壯大不懈努力,早日實現汽車強國夢。

本期訪談嘉賓是商務部原機電和科技產業司副司長、經濟商務參贊(正司級)周世杰先生。周世杰先生是中國汽車產業對外開放管理相關政策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對中國入世后汽車行業開放發展具有十分獨到的見解。

問題一:請您談一談中國入世后,汽車產業的政策制定與調整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周世杰:2000年末,中國加入WTO談判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進入到簽署文本的最后階段。在汽車行業領域,主要條款是由中美、中歐談判的結果確定的,根據中國加入WTO的有關法律文件,中國汽車行業的相關承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降低汽車產品進口關稅。乘用車進口關稅由2001年70-80%降低到2006年下半年的25%。商用車進口關稅由2001年的25-65%下降到2006年下半年的15-25%。零部件平均關稅由2001年的22%左右下降到2006年下半年的10%。

二是逐年提高汽車及關鍵件進口配額,直至2005年1月1日取消。從2000年開始,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的進口配額量由60億美元每年遞增15%,至2004年增長到105億美元。同時,受進口配額限制的汽車及關鍵件產品目錄從2002年起逐年減少,2005年全部取消。

對汽車產品實施適當的進口管理是依據WTO規則和我國《外貿法》,并體現《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的要求制定的。WTO規則對進口貨物的管理措施有3種:一是禁止進口,二是限制進口,三是對部分實行自由進口的貨物實施自動進口許可。20年前,我國汽車工業尚處發展初期,國際競爭力薄弱,實行配額管理是當時最能有效控制汽車進口的辦法之一。

20年來,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配額管理方式對我國汽車工業的培育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避免了國內企業較早受到進口車的巨大沖擊;二是龐大的潛在市場和較低的制造成本,使各大跨國公司紛紛來華尋找整車投資機會;三是過渡期內國內企業擴大了實力,積累了經驗,提高了技術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為迎接市場開放后激烈的國際化競爭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條件。配額管理政策的存在,客觀上支持了國內汽車工業的發展。2003年末,國內新投產的幾款中高檔轎車如雅閣、奧迪A6、別克等良好的市場表現就說明了這一點。 

為履行加入WTO承諾,2005年1月1日我國取消了汽車進口配額,根據《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為保護國內汽車消費者利益,維護市場秩序,促進產業發展,對汽車產品進口銷售和進口配套明確提出實行整車特征管理、落地征稅、品牌銷售、3C認證等一系列要求。同時,按照《外貿法》第15條規定,為加強進口監測,最終選擇對汽車產品進口實施自動進口許可管理。

三是修改汽車工業產業政策,使之與WTO規則相符。取消外匯平衡要求、貿易平衡要求、當地含量(國產化)要求和出口實際要求;逐步取消生產汽車的類別、類型或車型的限制措施;嚴格執行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和《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定》;放開發動機合資企業的股比限制,允許外資控股等等。

四是開放包括汽車金融在內的汽車服務貿易領域。在3年過渡期內,逐步放開傭金代理、批發、零售、特許經營服務,其中5年內取消超過30家分店的股比限制,逐步開放汽車輔助分銷服務等;允許外資非銀行金融機構從事汽車消費服務業務;逐步放開交通服務、維修服務、貨運代理服務等。

問題二:您剛才提到的這些調整,對汽車產業發展產生了什么影響? 

中國“入世”,一方面使消費者有了更大的選擇余地,有利于汽車生產企業能在更大范圍內,學習借鑒和采用國外的技術和經驗;另一方面,對汽車工業的沖擊是巨大的,且長遠的影響大于近期的影響。當時我們認為,必須充分利用5年的保護期,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提高產業競爭力,使汽車工業總體上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首先,是完善進口配額管理辦法。長期以來,進口數量限制(配額管理)是國家保護汽車產業的重要手段,其限制汽車進口的作用甚至超過了關稅。“入世”前后,由于國家嚴格限制配額發放數量,導致進口車市場嚴重供應不足。當時如果嚴格按照“入世”承諾發放進口配額,那將對中國汽車工業造成重大沖擊。為了改變這一局勢,在政府相關部門的調控下,汽車實際進口規模占國內市場的比例始終保持在3%左右的較低水平。2005年1月1日,我國正式取消了汽車進口配額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商務部于2004年底公布了《汽車產品自動進口許可證簽發管理實施細則》,主要對汽車及關鍵件實施WTO所允許的自動進口許可管理制度。

其次是調整汽車產業政策,提高投資項目的準入門檻。2004年5月21日發布實施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取代了1994年制定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镀嚠a業發展政策》取消了與世貿組織規則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所做承諾不一致的內容。此外,2006年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汽車工業結構調整意見的通知》和2009年發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對《汽車產業發展政策》進行了補充、完善,并進一步提高了新建企業(包括中外合資企業)的投資門檻。

三是建立關于汽車流通、汽車銷售、汽車金融等領域的管理辦法,完善汽車產業監管體系。“入世”前后,原國家經貿委等發布文件,明確主要汽車企業集團可以與國外跨國公司合資成立汽車服務貿易企業,上汽、東風、一汽等三大汽車集團分別與大眾、臺灣裕隆、豐田和馬自達等公司成立了多個合資汽車銷售服務企業。為規范汽車品牌銷售行為,促進汽車市場健康發展,商務部等于2005年2月發布了《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全面推行以廠商授權經營為核心的品牌銷售制度。

在二手車流通方面,商務部于2005年發布實施了《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主要目的是引入競爭機制,支持有條件的汽車品牌經銷商等經營主體經營二手車,并規范交易行為。

在汽車金融方面,2003年底,中國銀監會公布了《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和《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實施細則》,2008年1月又進行了修訂并合并為一個辦法。上述文件的頒布實施意味著汽車金融公司的設立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入世”以來,國內汽車產業無論是產銷規模、自主品牌建設、對外貿易、產業結構調整等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受益于加入WTO所推動形成的體制環境。通過政府、行業等共同努力,汽車產業得以快速發展。但也存在產業大而不強、技術創新能力弱、自主品牌發展滯后、主要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等突出問題。同時,汽車產業發展面臨的能源、環境、交通等瓶頸制約也日益嚴重。從目前汽車產業發展現狀來看,有些問題尚未得到良好的改善,需要進一步制定相關政策,完善管理體系,以提高中國汽車的國際競爭力。

問題三:當前正處于分階段逐步放開汽車產業外資股比限制的進程中。請您談一談對于今后的汽車產業發展態勢有哪些看法?

在1994年發布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中,其中一項關鍵政策是規定外國汽車生產商在中外合資企業中不得擁有超過50%的股權,同時也規定外國汽車生產商在中國不得建立超過兩家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1995年,我國發布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其規定與外國汽車生產商在汽車產業的持股限制相呼應。在過去的20年里,中國在汽車產業和外國投資方面的政策都傾向于減少對外資的限制。直到2017年4月,工信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發布《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表示中國將有序放開外資股比的限制。其實,從制定政策的角度來看,當時的政策判斷與目前的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幾乎是一脈相承。

改革開放初期,合資股比限制為薄弱的中國汽車產業提供了保護,同時也為中國企業獲得了市場紅利,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為了市場競爭的良性發展,吸引外資,鼓勵引進長期投資,已逐步成為國家擴大改革開放的重要課題。此外,中國放寬對汽車外資股比的限制并不意味著外國汽車生產商可隨意在中國設立汽車生產企業?,F有的市場準入和項目投資要求以及對于生產商和產品的監管規則仍然存在,除了需要遵守中國的各種規定和監管要求外,外國汽車生產商還需要面臨因產能過剩而暫停批準汽車投資項目的問題。

當前,國際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此時我國經濟正經歷著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需要國家以更大力度推進開放,以擴大開放促發展、促創新,推進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發展。在這種背景下,國家層面提出基本放開制造業的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對汽車產業股比限制采取逐步放開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開放股比也能夠提醒自主車企認識到只有經過市場考驗才具備長期生存的能力,能從根源上突破自主車企依賴政策、尋求保護的心理。

同時,全面放開股比限制能夠有效助推中國汽車民族品牌向上發展,當前汽車行業正處在一個歷史性的變革時期,技術創新應用將成為未來贏得市場的第一武器,在這一調整過程中,國內車企將在開放競爭中讓自主研發能力、市場適應能力、渠道管控銷售能力都得到飛速提升,從我個人的角度而言,對于民族汽車品牌的發展充滿信心,同時,面向未來發展,對于國家全面對外開放的戰略舉措是完全贊成的。

問題四:最后請您談一談未來對汽車產業發展的期望。

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汽車新舊動能發生轉換,在汽車產業注重資本和市場開放的同時,隨著我國汽車工業制造水平不斷提升、技術實力逐步突破、國家戰略鼓勵擴大開放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我認為,“十四五”期間我國汽車進出口業務有望繼續穩中向好。

在新一輪擴大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未來五年產業全球化發展想要取得新突破,這需要政府、行業、企業共同努力,以形成有效的政策保障、構建完善的行業機制、打造強勢的自主品牌,全方位應對未來激烈的國際競爭,推動汽車產業全球化不斷向前邁進。

下一步,我認為中國汽車產業應把握住全球經濟一體化及全球汽車產業轉移和調整的難得機遇,充分利用我國市場和勞動力等方面的比較優勢,逐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助推產業鏈實現自主可控、推進汽車產業低碳發展、加強汽車產業治理體系及管理水平、培育全球馳名的民族汽車品牌,最終實現汽車產業由大變強和可持續發展的汽車強國夢。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