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對于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積極作用
摘要:她指出,面對疫情沖擊和外部環境緊張,人民幣國際使用程度同比大幅度提高。人民幣穩定躋身于主要國際貨幣行列。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將全方位增強人民幣硬實力與軟實力,為人民幣國際化再上新臺階創造重大歷史機遇。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張洽棠
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承辦的“2021國際貨幣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論壇主題為“雙循環格局下的中國金融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通過線上視頻形式致開幕詞。他指出,在新發展格局下,如何依托國內市場,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金融新體制,為新發展格局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提供高水平的金融支持,是非常值得關注的議題。
IMI副所長、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王芳發布《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1: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與貨幣國際化》并進行解讀。她指出,面對疫情沖擊和外部環境緊張,人民幣國際使用程度同比大幅度提高。人民幣穩定躋身于主要國際貨幣行列。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將全方位增強人民幣硬實力與軟實力,為人民幣國際化再上新臺階創造重大歷史機遇。雙循環的工作重點是,暢通國內大循環要抓住提升供給創造需求能力和提高國家治理水平兩個關鍵問題,暢通國際大循環要通過多種形式貿易創新重塑中資企業和機構的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新優勢,同時要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和離岸人民幣市場對于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積極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發表了題為《經濟發展新階段•金融改革新任務》的主旨演講。他提出對下一步金融改革的六點看法:一是推動商業銀行轉型和養老機制改革,推動保險業、各種非銀機構發展,推動四個金融(商業性金融、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共同發展;二是構建一個金融機構發揮重要作用的中國特色資本市場,允許銀行逐步打開資產負債表,放松金融機構管制;三是調整債務市場結構和風險;四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強調要有適合非居民持有的金融資產;五是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六是大力發展金融科技。
責任編輯:張洽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