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金融科技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1-09-18 12:38 中國發展網
金融科技 數字化轉型 綠色金融

摘要:要支持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合作,推進金融機構加快科技能力建設和數字化轉型,做好金融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要加大數字金融產品服務標準供給,發揮標準在產業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要加強數據跨境流動的國際監管合作。

—— “科創中國:第五屆中國金融科技創新大會”在北京召開

中國發展網訊   日前,以“金融科技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科創中國:第五屆中國金融科技創新大會”在京舉辦。國務院參事、中國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致辭表示,發展數字金融必須以人為本,始終服務實體經濟;必須防范金融風險,算法、數據風險,以及壟斷和大而不倒的風險,堅守風險底線;必須發揮提升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發展質量的作用。要支持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合作,推進金融機構加快科技能力建設和數字化轉型,做好金融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要加大數字金融產品服務標準供給,發揮標準在產業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要加強數據跨境流動的國際監管合作。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一級巡視員畢開春表示,推進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既是國家戰略,也是我國產業界、金融界、科技界共同的使命和責任。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企業內部的信息化、數字化,更是產業鏈、價值鏈與資金鏈、信息鏈之間的融合融通,協同重塑與模式創新,這給企業和金融機構帶來新的挑戰也為深化產融合作帶來難得的新機遇。

中國銀保監會統計與信息監測部副主任駱絮飛就銀行保險數字化轉型提出需要堅持的五個原則。一是堅守金融本源,服務實體經濟是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堅持系統觀念,加強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三是堅持數據驅動,發揮數據要素倍增作用。四是堅持開放連接,銀行業、保險業要與政府、社會、個人等社會經濟主體建立廣泛的數字連接,形成以數據循環流動為基礎,多主體數字化協同生態體系。五是堅守風險底線,要加強戰略風險、價值鏈風險、算法模型風險的管控,要提高網絡安全保障能力,防范攻擊威脅,提升數據安全的防護水平。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副會長董路君表示,持續推進保險業供給側結構調整邁向高質量是使命所在。一要積極推動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升保險服務水平與保障能力,從廣度上擴大覆蓋人群,從深度增加保證范圍以及從質量上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二要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方式,加快推進金融數字化下的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國工商銀行首席技術官呂仲濤分享了工商銀行金融科技助力數字化轉型成功經驗和做法,即利用先進數字化技術,以API(應用程序接口)開放平臺+金融生態云雙輪驅動,向政務、產業、民生等重點領域嵌入金融功能,打造安全、開放、合作、共贏的金融場景生態,并以此形成金融科技能力向產業輸出,共同打造數字生態,構建金融與產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政務互聯網緊密融合的“數字共同體”,賦能數字政務、數字產業、數字民生建設。

中國建設銀行首席技術官金磐石認為,2018-2020年,銀行業金融科技投入實現翻倍,未來銀行業一定是構筑在科技底座上的行業。建設銀行提出金融科技戰略,依靠核心技術,加快(業務、數據和技術)能力開放以及平臺生態的建設和運營,積極構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不斷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屬性。在推進互聯網+政務,推出住房租賃戰略、引領長租新風尚,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導新金融活水精準灌溉實體經濟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信息官俞楓以《券商數字化轉型的實踐和探索》為題,認為數字化轉型是在全渠道、全場景、全鏈路下實現業務數據化和數據業務化,打通數據、流程、場景,優化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等,達到迭代式、體系化、全面變革的過程。推動數字化轉型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優化客戶體驗旅程,提升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和服務能力(如實現線上智能APP、線下智能網點,發展智能客服、智能投顧等);二是創新產品和服務,推動業務創新、降本增效和風險防控(如構建數據驅動的全面風控體系);三是打造數據、技術、業務大中臺,構建平臺型能力;四是布局金融科技,并購、跨境合作及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首席信息技術官趙峰認為數字社會的發展趨勢、客戶風險管理需求及體驗的持續升級成為保險數字化升級的關鍵驅動。保險行業的線上線下融合,業務全流程的移動化、自動化、智能化,全量數據資產化成為轉型的關鍵。(楊文)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