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威海:鉆研六字“精”,致力打造精致城市
摘要:精致城市不僅僅是一個城市建設的問題,還涉及到城市發展的各個方面,按照寬窄兩個口徑,用精致理念統領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高楊報道 9月26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全面小康 奮進山東”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威海專場,發布會上威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閆劍波圍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加快建設‘精致城市·幸福威海’”主題介紹了威海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把“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發展”作為總目標總方向總遵循,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七個走在前列”“九個強省突破”部署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出“六個精字”的思路,即:精當規劃、精美設計、精心建設、精細管理、精準服務、精明增長,為交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設合格答卷而努力奮斗。
閆劍波表示,威海有基礎、有條件,經過多年發展初步具備了精致城市的形態。但威海還不是一個高標準的精致城市,需要不斷完善提高,才能達到精致城市的目標。對此威海從3個切入點入手,探索精致城市建設道路。
第一,從精致理念入手。提出“六個精字”的思路,即:精當規劃、精美設計、精心建設、精細管理、精準服務、精明增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各領域、各環節都按照精致的要求和標準來優化提升。精致城市不僅僅是一個城市建設的問題,還涉及到城市發展的各個方面,按照寬窄兩個口徑,用精致理念統領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
第二,從不精致的地方入手。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會留下一些遺留問題,也就是被稱之為“城市成長中的煩惱”。這幾年,威海市重點解決了4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辦證難問題。2018年開始進行摸排,全市有近16萬套房屋因為各種歷史原因辦不了產權證,用2年時間,已經化解了15.7萬套,化解率超過98%。二是“半拉子”工程問題。摸排了全市242個閑置項目及“半拉子”工程,通過騰籠換鳥、破產重整等方式,已經盤活220個。三是城市低效用地問題。共排查出40個片區、1.9萬畝低效用地,現在已經完成整治5057畝。四是城市管理服務中不精致、不文明、群眾不滿意問題。去年威海市利用無人機航拍的方式,從空中的視角查找隱藏在城市中的環境問題,當年就解決了1284個問題,從細節上提升了城市的精致度。
第三,從群眾關注的身邊事入手,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比如,改造了170個老舊小區,解決了一大批影響居民生活環境的問題。推行“暖心食堂”計劃,在城區建成47處社區食堂,在農村建成574處老年餐桌,讓老年人能夠吃上“一頓熱飯”。在街頭新建215處口袋公園,滿足居民和游客的休閑需要。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市常住人口290.7萬人,比上次人口普查增加10.2萬人,“十三五”期間城鎮化率由63.2%提高到70.2%,城市宜居指數保持全國前列,美麗城市、智慧城市建設成為全國全省試點。
發布會上,威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精致城市建設辦公室主任宋修德介紹, “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發展”作為總目標總方向總遵循,從寬窄兩個口徑理解、設計和推進精致城市建設。建設精致城市沒有先例可循,三年來,威海邊探索、邊總結、邊提升,認識不斷深化,實踐不斷豐富,搭建起“精致城市”理論框架和政策體系,創建了全國唯一的“美麗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概括起來,主要是突出“六個精字”。
第一,精當規劃,在優化頂層設計上取得重大突破。認真總結城市發展歷程,廣泛吸收先進經驗,探索建立精致城市政策體系。制定了《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設條例》,對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管理、服務保障等作出一系列規定。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技術導則,城市建設管理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都按照精致的標準來優化提升。
第二,精美設計,在塑造城市特色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全國率先開展第四代城市設計,實現中心城區16個管理片區、63個管理單元城市設計全覆蓋,使城市顯山、露水、透海,彰顯山海景觀特色。出臺《威海市城市風貌保護條例》,編制城市風貌保護規劃和保護名錄,較好地保持了威海特色的“大山海、小珠鏈”城市風貌。今年,威海市以“城市與設計”主題,會同中國建筑學會、省住建廳,共同舉辦第11屆中國威海國際建筑設計大獎賽、國際大學生建筑設計方案競賽。對于優秀的設計方案,將擇優在威海建成落地,并在建筑銘牌上永久性標注設計人的信息。
第三,精心建設,在提升城市功能上取得重大突破。先后承擔了地下綜合管廊、“城市雙修”、“美麗城市”等多項國家試點任務,累計建成地下綜合管廊40.6公里,海綿城市50.7平方公里,城市清潔供暖和天然氣“鎮鎮通”全面普及。結合全省城市品質提升三年行動,打造了環翠區衛城片區、經區韓樂坊片區2個省級示范片區,啟動了千公里海岸線濱海步道建設。到今年年底,從高區西海岸到榮成天鵝湖近200公里濱海步道將全線貫通,歡迎各界朋友來威海休閑度假,近距離體驗精致城市的美麗風景。
第四,精細管理,在創新治理模式上取得重大突破。開展新型智慧城市試點,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智慧城管平臺拓展升級,城市管理案件處置率達到99.7%。創新開展紅色物業工作,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打響“紅色物業·情暖萬家”服務品牌。今年7月份,總結紅色物業的成型經驗,出臺了全國第一部《紅色物業建設規范》。目前,全市住宅小區物業覆蓋率達到100%,業委會、物委會覆蓋率達到93.8%,物業繳費率達到87.2%,業主滿意率達到90.5%。
第五,精準服務,在提高民生溫度上取得重大突破。聚焦群眾衣食住行,堅持從細節入手,著力解決具體問題,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城市軟硬環境大幅度改善,群眾生活更加舒心、便利。比如,聚焦停車難問題,新增7300個公共停車位,在全省率先推動機關事業單位停車場向社會開放,有效地緩解了這一群眾高度關注的堵點問題。
第六,精明增長,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上取得重大突破。持續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空氣質量連續五年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入選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今年2月份,威海市出臺了國內首部精致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涵蓋生態環境、城市特色、公共服務、發展動能、社會治理5個方面,使各項工作可量化、可操作。4月份,完成了市轄區城市體檢和市域精致城市建設評估。從體檢結果看,50項體檢指標中,威海有6項優秀、36項達標,總體達標率為84%;50項精致城市評價指標中,有16項提前達到2025年目標值。下一步,威海市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全域精致城市建設,把城市建得更加精致,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