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中國信通院:數字經濟新就業模式促進就業結構轉變

2021-09-30 14:47 中國發展網
數字經濟

摘要:《報告》通過分析歷次技術變革對就業總量的影響,發現數字經濟對就業的促進作用和激活效應仍將大于消減效應。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張洽棠

9月29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十四五”數字經濟戰略與發展研討會上發布了《數字經濟就業影響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氛J為,數字經濟在創造新增就業、優化就業結構等方面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應深度挖掘數字平臺靈活就業的巨大潛力,同時應關注數字經濟新職業保障。會上,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王小廣還通過就業大數據分析了當前就業形勢和熱點問題。

數字經濟對就業的促進作用仍將大于消減效應

《報告》通過分析歷次技術變革對就業總量的影響,發現數字經濟對就業的促進作用和激活效應仍將大于消減效應。

相較于工業時代簡單、封閉的經濟模式,數字經濟打破了時空界限,模糊了產業之間的邊界,形成了協同、開放、多邊的經濟模式。新就業形態隨著數字技術發展而興起,特別是伴隨著互聯網技術進步與大眾消費升級出現的去雇主化、平臺化的就業模式。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研究,數字經濟帶來的自動化和創新將減少傳統部門的就業崗位,但同時會在橫向創造更多的新部門,產生更多的就業崗位。

數字經濟引發勞動方式變革,數字文化產業有望成為促進就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報告》認為,未來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個人生產力將極大提高,更少的人從事純生產制造類行業,更多人將從事研發、創新等技術類崗位和滿足人們生活休閑娛樂需求的服務業崗位。

《報告》指出,數字技術的發展會導致一些發達經濟體和中等收入國家中制造業領域工作崗位的流失。然而,技術進步為創造新的工作崗位、提高生產率及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提供了機會。在發達經濟體,自20世紀初以來,平均工作周數已經下降了近50%。閑暇的增長創造了從高爾夫到電子游戲到家裝等新興產業的需求。

以數字文化產業為例,這是數字經濟時代衍生出的滿足人們休閑娛樂需求的典型行業。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發布的《數字文化產業就業研究報告(2020)》顯示,數字文化產業中游戲、電競、直播和網絡文學這四個典型領域總就業人數約3000萬人,其中,全職就業約為1145萬人。未來,數字文化產業有望成為推動就業增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圖片1

圖1 數字經濟引發的勞動方式變革

數字經濟新就業模式促進就業結構轉變

《報告》發現,數字經濟新就業模式將對就業形態帶來全新影響:既帶動了就業市場彈性提高,加快了服務業就業比重的提升,但同時也加大了就業崗位的兩極分化和收入差距。

當前我國數字技術不斷進步,一方面逐漸對中高技能勞動者提出了更高的數量需求;另一方面顯著替代了勞動密集型企業中的眾多普通就業崗位,減少對低技能勞動力需求。這些被擠出的低技能勞動力面臨失業和轉型壓力,可能轉向從事電商平臺、外賣騎手等低技能的新型服務業,就業服務化趨勢加速。

圖片2

圖2 數字經濟就業崗位兩極分化

數字人才結構不平衡和供給不足等問題凸顯

《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國人口流動不斷加劇。區域流動方面,特大城市、大城市人口擴張速度顯著高于中小城市,沿海城市明顯高于內陸城市,人口極化現象突出必將帶來數字經濟人才結構性不平衡。產業流動方面,人才加速向第三產業轉移,可能帶來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數字經濟人才供給不平衡問題,影響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發展。

此外,我國教育體制以注重培養專業化人才為主,導致現階段既了解傳統行業技術、業務流程與發展需求,又能夠掌握和應用數字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嚴重缺乏,有融合實踐經驗的高素質人才更是緊缺。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數字化人才缺口將接近1100萬,且伴隨全行業的數字化推進,需要更為廣泛的數字化人才引入,人才需求缺口依然在持續放大。

從就業大數據看中小企業困難有所加大,數字經濟是穩就業的重要途徑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王小廣從就業大數據分析了當前就業形勢和熱點問題。他指出,今年二季度以來就業壓力不小,主要是中小企業困難總體有所加大。二季度以來求職總活躍度維持高位,8月份高概率失業率為6.2%,季節調整后為5.2%,與上月持平,處于較高水平。同時,他認為,當前中小微企業面臨融資困難、疫情沖擊、生產資料價格上漲三重困難,給我國短期就業形勢帶來新的壓力。

王小廣表示,數字經濟是推進我國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與創新引擎,更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促進中等收入群體比重提升的重要途徑。在經濟恢復期,除了繼續保持財政、金融政策和就業政策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外,更重要的是要穩傳統、創新興兩個方面。穩傳統,即重在保護傳統商業系統的完整性和再塑生機;創新興,即充分發揮平臺經濟優勢,最大化的創造多樣豐富的數字化就業機會。

數字平臺企業帶動數字經濟就業實踐

騰訊集團公共事務部高級研究員翁航介紹了騰訊生態在數字經濟就業方面的實踐經驗。由公眾號、小程序、視頻號、微信支付、企業微信等共同構成的微信生態,在2020年衍生就業機會3684萬個,同比增長24.4%。其中,微信小程序等數字化工具在疫情中發揮了重要的促銷費、穩就業作用,小程序開發、產品、運營等工作機會超過780萬個,同比增長45.6%。2020年初新上線的微信視頻號也在視頻拍攝、直播帶貨等方面產生了超百萬個就業機會。

在線上支付、小程序、智慧零售工具以及高效協同的物流網絡等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的工具支持下,數字生態為殘障人士、進城務工人員、家庭婦女、退伍軍人等就業重點幫扶人群打開了就業新空間,越來越多的幫扶人群在數字生態中就業。數據顯示,2020年微信小程序個人運營者本科以下學歷就業者占比達47%,微信視頻號個人運營者本科以下學歷占比達到46.8%。

責任編輯:張洽棠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