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觀察:擁抱數字經濟,邁向數字文明
摘要:數字文明是一種基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智能的信息通信技術,以高科技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態。
中新社烏鎮9月27日電 (記者 劉育英 劉亮)人類正處在從工業文明邁向數字文明的重要關口。26日開幕的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數字文明成為嘉賓熱議的話題。
今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的主題是“邁向數字文明新時代——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人類正邁向數字文明。工業文明時代,海陸空交通運輸工具的普及,促進了資本、人力要素的全球化流動,推動機械動力成為主要生產力,催生了工業經濟和現代社會形態。
數字文明是一種基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智能的信息通信技術,以高科技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態。
今天,人類正處于從工業文明邁入數字文明的重要關口。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在開幕式上表示,這一進程不僅帶來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也將推動人類文明邁向新的更高的臺階。
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認為,在數字文明時代,數據成為最主要的生產要素。5G、千兆光纖、云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提供的連接、算力、算法、平臺服務等能力,如同工業文明時代的水、電、路、油、氣等資源一樣,是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的基礎。
數字文明時代,一切皆可編程,萬物均要互聯,大數據驅動業務。
數字文明不僅帶來新技術、新觀念、新模式,而且對社會生產、人類生活、經濟形態、國家治理等方面影響深遠。
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信息基礎設施的普及惠及億萬民眾。中國建成全球最大5G網絡,固定寬帶進入千兆時代。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截至今年6月份,中國網民規模超過10億,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數字社會。
在中國,有8.88億人看短視頻、6.38億人看直播;8.12億人網購、4.69億人叫外賣;3.25億人用在線教育、2.39億人用在線醫療。
中國的產業數字化趨勢愈發明顯。僅以工業方面為例,截至2021年6月,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53.7%和73.7%。
在寶鋼湛江鋼鐵管控中心,通過中國聯通的5G+工業互聯網,工作人員坐在辦公室里,看著監控大屏,高爐、湛江港運輸帶等設備的運轉情況一目了然;在生產車間,戴著AR智能頭盔的工程師,把故障設備的維修細節同步給后臺,讓后臺專家指導現場維修作業。
現在5G+工業互聯網已在礦山、鋼鐵、紡織、汽車制造、航天制造等行業落地。
展望未來,進入數字文明,首先要豐富信息基礎設施,加速數字產業化發展。以5G為支撐,建設先進的計算基礎設施,積極推動實現網絡無所不達,算力無處不在,智能無所不及。
在新變局之下,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迫在眉睫。“我們國家在真正的核心技術、硬核技術方面還有很多難題,不僅是芯片,很多基礎軟件,包括一些科技問題,需要去解決”,360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祎認為,互聯網公司有資金、有人才,可以作更大投入。
數字經濟時代最重要的標志是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去年開始的疫情,沖擊了人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也帶來數字化的提質加速。
“如果互聯網行業能幫助傳統行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成功,這對中國的意義就非常大。”周鴻祎說。
責任編輯:宋璟
(原標題:烏鎮觀察:擁抱數字經濟,邁向數字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