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多措并舉紓解燃“煤”之急
——產煤大省內蒙古煤炭增產穩價保供調查報道
摘要:多地煤價畸形上漲的背后,折射出近期煤炭市場的混亂無序現狀,引發上下游原料和物價上漲等連鎖反應,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義博 記者梁喜俊
今年8月以來,尤其是我國北方地區進入“迎峰度冬”供暖季以來,全國多地出現“煤荒”,“穩價保供”成為了這個取暖季政府關注民生、社會各界最熱門的話題。
膠帶機滿負荷傳送開采出來的煤炭
斗容為90立方亞洲唯一一臺價值6.5億元吊斗鏟作業場景
多地煤價畸形上漲的背后,折射出近期煤炭市場的混亂無序現狀,引發上下游原料和物價上漲等連鎖反應,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的內蒙古,其在國家能源戰略中的“分量”舉足輕重,能源動態牽動全國,備受外界關注。那么,在此輪國家煤炭增產保供穩價調度中,圍繞煤礦市場價格、穩價保供舉措、煤炭交易秩序等情況,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記者進行了采訪。
在位于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全國單坑產量最大的國家能源集團準能公司黑岱溝露天煤礦生產作業現場熱火朝天,為完成國家煤炭增產保供,260余人200余臺大型特種工程設備四班三倒24小時持續奮戰,帶著央企“溫度”的的煤炭經破碎、膠帶輸送、洗選等環節,通過鐵路源源不斷發往全國保供地點。
“黑岱溝露天礦核定產能3400萬噸/年,目前已滿負荷生產;哈爾烏素露天礦雖核定3500萬噸/年,由于受征地影響,產能一直上不去,今年是2800余萬噸。”準能集團管理層一位負責人解釋,這里面涵蓋了今年煤炭增產保供的產量。
他介紹,黑岱溝與哈爾烏素露天煤礦隸屬于國能準能集團。近3年來準能集團煤炭生產逐年穩步增長——2019年兩礦合計生產原煤約5500萬噸;2020年生產原煤5800萬噸;今年兩礦預計生產原煤6000余萬噸。
據了解,準能集團銷售的煤炭大多為“長協煤”,主要通過鐵路運往天津港、秦皇島、黃驊港三個地方,最遠發往廣州。生產成本黑岱溝露天礦為240元/每噸,銷售價375元;哈爾烏素露天礦生產成本172元/每噸,售價噸煤415元。
位于準格爾煤田中央區域的內蒙古伊泰京粵酸刺溝礦業有限責任公司,2008年8月竣工試生產,擁有井田面積近50平方公里,由本土企業伊泰集團、北京京能熱電股份有限公司和山西粵電能源有限公司按一定股比出資共同組建。
“我們2019-2020年,煤炭產量都是1700余萬噸,今年預計生產原煤1800萬噸。”伊泰京粵酸刺溝煤礦一位負責人表示,煤礦生產成本近3年來基本是120元左右/每噸,今年受物價上漲及管理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成本要高一些,噸煤在150元左右。
他透露,今年港口的煤,有賣2000多元每噸的,山西的焦煤甚至賣到了近3000元/每噸。
提及煤礦近期銷售價格,該負責人變得警惕起來,“煤炭銷售價格的事情,你可以到我們集團總部了解,集團專門有銷售事業部。”
事實上,近年來鄂爾多斯持續穩定向好的煤炭市場,再次成為央企、國企、民企集團等各方資本投資的首選。除國家能源集團準能公司旗下黑岱溝、哈爾烏素露天礦,神東天隆集團、補連塔煤礦、布爾臺及上灣煤礦等大型老礦井外,還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投資者來此投資興業。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記者穿行于鄂爾多斯礦區,千溝萬壑間,不時能看到現代化煤礦的“身影”。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兗州煤業鄂爾多斯能化有限公司、皖北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淮礦西部煤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冀中能源內蒙古有限公司等大型煤企紛紛搶灘鄂爾多斯,布局煤電關聯產業。
于2009年12月成立的兗州煤業鄂爾多斯能化公司,入蒙10年來,先后拿下安源煤礦、文玉煤礦、石拉烏素煤礦、營盤壕煤礦、轉龍灣煤礦等井田,儲備了相當數量的煤炭資源,年煤炭開采能力位列前茅。
皖北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鄂爾多斯控股有2家公司,掌控著23億噸煤炭資源。而淮礦西部煤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則通過合資聯營的方式經營有泊江海孜煤礦、唐家會煤礦、色連二號井三座煤礦,資源總量25億噸。
成立于2008年的內蒙古智能煤炭有限公司麻地梁煤礦,就是安徽省屬國企皖北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旗下控股公司,設計產能500萬噸/年,是內蒙古地區智能程度極高的現代礦井。
談及近3年的煤炭銷售價格,麻地梁煤礦一位負責人介紹,煤礦生產的煤屬電煤,平均熱量3600-3700大卡,2019年銷售價格150-160元/噸,2020年銷售價格240-250元/噸,近期的價格是700元/噸。
除此之外,本土企業如內蒙古伊泰集團、鄂爾多斯集團、匯能集團、烏蘭煤炭集團、伊東集團、滿世集團等企業在煤電領域也均有不俗的表現。
據業內人士測算,在煤炭產業循環經濟領域,鄂爾多斯集團掌控至少60億噸儲量的煤炭資源,并構筑了煤炭、洗煤廠、電廠、氣焦聯產、硅錳合金和多晶硅等門類齊全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項目。
而成立于1995年的烏蘭煤炭集團,是地地道道的本土民營企業,產業涉及煤炭產運銷及深加工、熱電聯產、化工、機械制造、建材、釀酒、路橋、制藥、餐飲酒店、地產、人造板及農牧業開發等領域。
在煤炭及化工產業板塊,烏蘭煤炭集團擁有溫家塔、石圪臺、特拉不拉、滿來梁、后溫家梁、榮恒等10座井工及露天煤礦,年累計生產能力3000余萬噸。該集團董事局主席李玉良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盡責履職,多次就現代能源經濟在全國兩會期間獻言建策,備受社會關注。
在談及今年內蒙古煤炭市場價格、穩價保供措施、煤炭交易秩序情況,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副局長張占軍介紹說,至今年煤炭保供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始終把保障能源供應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來抓,石泰峰書記、王莉霞主席主持召開自治區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進一步做好能源保供工作,制定了一些列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收到了較好的成效。
記者從自治區能源局獲悉,為更好落實國家煤炭保供穩價工作會議精神,10月27日上午,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聯合召開了煤炭保供穩價工作會議。會議明確要求,所有管轄煤炭企業迅速落實國家煤炭降價穩價任務,5500大卡煤炭價格不高于1200元/噸,其它煤種按照熱值推算合理降價,引導煤炭價格回歸合理區間;要求各煤炭企業、內蒙煤炭交易中心要立即調整價格指數發布,建立煤炭價格報知日報告制度;要求對所有洗選煤場進行拉網式大排查,對各類手續不全、違規經營的洗選煤廠,要依法依規及時予以清理取締;要求立即組織落實市場直達煤,由鄂爾多斯市伊泰集團每日組織15萬噸煤炭運到秦皇島港口;對不講政治、不顧全大局、不認真履約、非法牟利的煤炭生產經營企業,實施嚴格的直接監管和重點監管。
內蒙古一位資深的能源領域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這次煤炭增產保供,僅鄂爾多斯市就釋放產能1.16億噸,其中伊金霍洛旗年釋放產能達8000萬噸。
他坦言,內蒙古雖然是煤炭生產大省,產量名列前茅,但定價權卻受國際及港口直接影響,換句話說內蒙古是產煤大省卻沒有定價權。
他認為今年煤價大幅上漲主要源于供需失衡,生產供應無法滿足需求,傳統產煤省市煤炭企業減產或關停,將生產壓力直接傳導至晉陜蒙地區,加上海外煤炭進口量下降、政策調節以及國際游資對煤炭現貨和期貨的投機,直接推高了全國煤炭價格,導致一度出現混亂無序狀態。
他同時建議,內蒙古要有自己的煤炭價格指數,要高度重視能源大數據平臺建設,充分發揮好諸如“內蒙古煤炭交易中心”這類集煤炭交易、供需數據分析、煤炭價格指數發布、供應鏈金融、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體的數字化交易平臺作用。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