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都:城市建設日新月異 宜居城市美麗彰顯
摘要:“政策落實的很到位,而且所有的搬遷補償標準都是公開透明的,這讓我們很放心,也很舒心。政府開展棚改工作,我們所有住戶打心底里是支持的,也是滿意的,現在就等著住新房子了?!蔽涠紖^濱江體育場原住戶徐進效說。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黃驪珠 記者王斌 報道近年來,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搶抓高質量發展機遇,堅定信心、奮起直追,城市建設從百廢待興到化繭為蝶。一個個游園驚艷世人,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一座座橋梁橫跨南北,一條條大道貫通四方,文化與綠化彰顯、影響與美譽俱增......武都區正以嶄新的姿態向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新城邁進。
關注民生從細處著手
“政策落實的很到位,而且所有的搬遷補償標準都是公開透明的,這讓我們很放心,也很舒心。政府開展棚改工作,我們所有住戶打心底里是支持的,也是滿意的,現在就等著住新房子了。”武都區濱江體育場原住戶徐進效說。
建得廣廈千萬間,住有所居夢可圓。武都區始終把群眾的安居夢放在心上,堅持以改善群眾住房條件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加大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讓群眾住房得改善、生活添信心、發展有奔頭。
據了解,棚戶區改造共實施濱江體育場、騰飛大廈、縣門街、兩水鎮、漢王鎮、安化鎮、中山街等7個棚戶區改造項目,項目批復總投資55.03億元。7個棚戶區項目均已全面開工建設,開工總占地面積371畝,總建筑面積120萬平方米,已累計完成15.99億元。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城市發展。為改善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所需所盼所急的問題。2020年武都區啟動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對城區2000年前建成的存在突出安全隱患、居住功能不完善、環境條件較差、配套設施破損、管理服務機制不健全等問題的小區進行“整容變臉”“改”出了居民幸福的新生活。
市工行家屬院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存在配套設施不全、原有設施老化等問題,給居民生活造成極大不便。自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實施以來,整個家屬院從地下到地上、從樓內到樓外全方位進行了改造,逐漸讓老舊小區蛻變成基礎設施完善、公共配套設施齊全、居住環境整潔的“新”小區,這些喜人的變化居民們看在眼里,喜上心頭,幸福感、獲得感油然而生。
“我在這里住了20多年了,因為時間久,基礎設施嚴重落后。通過這次老舊小區改造,不僅粉刷了墻面,還解決了污水處理和屋頂滲水等問題,老舊小區改造改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家屬院居民趙衛國高興的說道。
據了解,此次武都區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惠及城關鎮商貿、教場、建設巷、文明巷、南橋、北山、人民路、梁園、新村等9個社區302棟8325戶,計劃于2021年年底全面完工。項目完成后,武都區老舊小區居民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必將明顯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必將顯著增強。
城市發展蝶變升級 群眾幸福指數攀升
近年來,武都區注重“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通過優化綠地布局結構、以城區沿江道路為美化、亮化重點,著力打造人居環境優良、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城市面貌。建設完成“512”公園、濱江公園、濕地公園、重要景觀帶,打造白龍江廊橋、錦鯉橋等新地標,形成了城市綠道網格框架,持續提高城市交通循環能力,有效拓展城區規劃建設面積。
冬日的陽光照耀在武都大地,在“512”公園,劉阿姨正和朋友坐著曬太陽,“有水有樹,有花有草,空氣新鮮,白天曬太陽、晚上賞夜景,生活真是越過越滋潤了!”劉阿姨笑著說。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武都區著力把優化城市功能作為集聚人氣、提升形象、競爭未來的“關鍵一招”。不斷優化城市設計,充分利用白龍江沿岸空間,沿江打造濱江生態景觀長廊,不斷加大城區綠化美化力度。栽植喬木2060株,灌木1970萬株,花草580萬株,草坪3萬平房米,園林綠化面積達43萬平方米,城市亮化率達到99%以上,全域生態綠色品質跨越提升,城市宜居宜游環境持續改善,“公園中建設城市”的脈絡特征愈加清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城鄉環境衛生整治 讓全域環境“綠美凈”
初冬建始,走進武都區,城區、街道路面整潔衛生,車流井然有序;鄉村、庭院干凈整齊,山野空氣清新……一場打造“潔凈、優美、暢通、有序”的城鄉環境衛生秩序百日集中整治提升行動漸趨火熱。
今年,武都區把城鄉環境衛生秩序百日集中整治提升工作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脫貧攻堅成果鞏固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按照“清潔化、秩序化、優美化、制度化”標準,創新形式,動員各方力量、整合各類資源、強化各項措施,全力建設“生態美、環境優、百姓樂”的美麗武都新形象。
沿著寬闊平坦的硬化道路,走進魚龍鎮寧家山村,蔚藍的天空下,仿古式石板屋頂、草泥色墻漆粉刷的墻面、干凈整潔的農家院落,門前屋后不同顏色的分類垃圾箱一字排開……
“我們把疫情防控和環境衛生秩序綜合整治有機結合,在村內主要巷道、溝渠、廣場等公共衛生區域開展大掃除,動員村民對庭院、室內衛生進行清理。村黨支部書記強杰說;“現在村民自覺打掃門前屋后衛生,垃圾分類投放成了習慣,再不用督促。”
在城區,黨員干部、群眾扛著掃帚拿著抹布在背街小巷、公園廣場上演著全城環境衛生大掃除;在各鄉鎮,房前屋后、鄉村街道、小公園等重點區域,黨員干部帶頭對路邊堆積物、邊溝雜草等進行集中清理。城區鄉鎮齊動員,采取“線上線下”方式開設專欄進行宣傳,同時通過流動車輛“大喇叭”、懸掛橫幅、宣傳展板,不斷提高居民知曉率,掀起群眾主動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的熱潮。“街道變凈了,環境變好了,生活更美了。”這是城鄉環境衛生秩序整治以后,群眾的普遍感受。
好機制才能“治”出美環境。武都區堅持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治標與治本相結合,改善環境與提升素質相結合,將治理成效轉化為天更藍、地更綠、環境更優美、人民群眾生活更幸福的實實在在“福利”。
如今,走在武都區城市的街道,移步皆是景,舉目滿眼新。蒸蒸日上的中心城區,巧奪天工的城市園林,舒適宜居的安居工程,讓人感受到“橄欖之城”的獨特魅力,體會到建設者們的獨具匠心。發展沒有終點,隨著一項項城建工程建設成果的日益顯現,武都區正以更加穩健的步伐,大筆書寫城市建設新篇章。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