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文旅康養 賦能甘肅武都“綠色崛起”

2021-11-19 16:32 中國發展網 董剛 王斌
甘肅 武都

摘要:中國共產黨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第十七次代表大會報告提出:今后五年,要舉全區之力精心打造“一樞紐兩基地兩中心”,建設“三大園區”,實施“八大工程”,形成“三大百億級產業集群”。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董剛記者王斌報道

文旅康養產業是旺人氣、活市場、增消費的生態產業、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對于充分發揮武都生態資源優勢、有效帶動關聯產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共產黨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第十七次代表大會報告提出:今后五年,要舉全區之力精心打造“一樞紐兩基地兩中心”,建設“三大園區”,實施“八大工程”,形成“三大百億級產業集群”。值得注意的是,“兩基地兩中心”“八大工程”“三大百億級產業集群”均與文旅康養相關。報告結合文旅融合、生態康養武都實際,突出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擘畫了“十四五”時期“綠色經濟”發展的宏偉藍圖。

提檔升級打造經濟發展新業態

文旅康養產業作為旅游與健康養生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是旅游業綜合性、帶動性的生動體現,是突破旅游產品結構單一、延伸拉長旅游全產業鏈的最佳選擇之一。

武都區地處中國地理幾何中心,是甘肅境內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是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秦巴山地三種地理類型的過渡地帶,武都還是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大熊貓國家公園甘肅園區的所在地,山雄、水奇、谷幽、林綠的武都旅游資源得天獨厚。

十七次黨代會武都區委工作報告指出:牢固樹立“大旅游、大景區”建設理念,將萬象洞、千壩草原、姚寨溝、漢王橄欖新城串點連線、由線擴面、網狀輻射,努力形成集觀光旅游、洞穴探險、休閑度假等為一體的大景區,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堅持把全域旅游作為富民強區的支柱產業,突出抓好裕河、坪埡、金馬池等景區建設,實現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把武都區建設成為全國知名的休閑旅游度假基地和西部地區極具魅力的生態康養中心。

方向既定,乘勢而上。武都將加快推進文旅強區行動,以全域旅游、生態康養為特色,推動生態、文化、康養、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凝心聚力挖潛能、鑄品牌,打造經濟發展新亮點,持續釋放發展新動能。

資源稟賦文旅康養未來可期

文旅康養產業是以旅游業、健康業、服務業和文化產業為龍頭形成的經濟形態和產業系統。當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對旅游消費市場需求的不斷提高,文旅康養產業逐漸成為“新風口”。

武都的優勢何在?從自然資源來看,武都擁有集山、水、林、草、峽、洞等為一體的壯麗自然景色,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是北緯33度線上的綠色寶庫。從文化資源來看,武都擁有融巴蜀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飲食文化于一體的獨特地域文化,“武都高山戲”更是其中的金字招牌,這些文化標識和精神財富,為實現武都綠色崛起注入了強勁的驅動力。

武都文旅康業產業“來來可期”,良好的基礎不止于此。報告指出:要堅持“深耕南向”,加快融入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成渝雙城經濟圈、長江經濟帶,力爭在基礎設施、產業協作、區域發展等領域取得新突破,努力把武都打造成聯結甘陜川三省、貫通西南西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甘肅向南開放的橋頭堡。

筑巢引鳳棲,花開蝶自來。獨特的區位優勢和“鐵公機”立體交通網的建立,讓游客來武都感到“路不再漫長”,也讓武都融入大九寨旅游經濟圈、打造九寨“后花園”成為可能。

對廣大游客來說,到武都康養旅游,是一次“洗眼”“清肺”“養身”之旅,而對武都來說,推動觀光旅游向康養度假深層次發展,將更好地提升全區的旅游價值、增加旅游就業、擴大旅游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消費升級點亮美麗幸福新武都

勇立潮頭,大有可為。十七次黨代會武都區委工作報告指出:打造一批文化名鎮、商貿重鎮、旅游強鎮,大力建設特色商圈和商務集聚區,形成一批精品特色街區、夜間經濟集聚區和網紅打卡地,完善“互聯網+消費”生態體系,促進消費擴大升級。

提升“食尚武都”美食街,啟用萬達繽紛城商業綜合體,推進古今里商業街區、東江美食一條街建設,改造升級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加快建設缽鑼峪梁隧道,開工建設武都通用機場。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發展要素,重點項目多點“開花”,為武都文旅康養產業“強筋健骨”,武都旅游正以其強大活力與其他產業磨合、融合、組合,不斷衍生新供給、新消費、新業態,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增長點。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征途漫漫、唯有奮斗。把資源優勢變為競爭優勢,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從單一點線到連點成線、連線成面的大景區建設,每一項部署,都需要定力與勇氣,更需要膽識與智慧。展望未來,文旅康養產業,將賦予武都山水更深“內涵”,讓城市更美好、讓鄉村更興旺,讓人們更加便利地擁抱“詩和遠方”,文旅康養正在加速賦能武都“綠色崛起”。

責任編輯:呂婭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