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第二屆中國產業經濟學者論壇(2021)聚焦“變化中的中國產業經濟”

2021-11-23 14:07 中國發展網
平臺經濟 數字經濟 產業升級

摘要:本屆論壇以“變化中的中國產業經濟”為主題,圍繞數字經濟、平臺發展與規范治理、產業升級與高質量發展、企業創新與產業政策、新發展格局與產業發展等產業經濟學重要前沿理論和現實問題展開深入研討,以期為“十四五”時期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解決方案。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為推進產業經濟學學科現代化、數字經濟領域新興知識學科化,以現代方法引領科學研究,推動產業經濟學學科建設邁向更高水平,由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和平與發展經濟學研究所、《應用經濟學評論》編輯部承辦的“第二屆中國產業經濟學者論壇(2021)”于2021年11月20日、21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本屆論壇以“變化中的中國產業經濟”為主題,圍繞數字經濟、平臺發展與規范治理、產業升級與高質量發展、企業創新與產業政策、新發展格局與產業發展等產業經濟學重要前沿理論和現實問題展開深入研討,以期為“十四五”時期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解決方案。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社科院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經濟研究》主編黃群慧,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王金照,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無線產業發展部總裁朱成,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寇宗來,《經濟研究》編輯部代表,產業經濟學界學術帶頭人、青年學者代表,業界專家,應用經濟學院師生及媒體等參加了論壇。

image004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在開幕致辭中對本屆論壇的順利舉辦表示祝賀。他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提升我國產業發展的層次和水平,推動我國產業發展邁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任務。在此背景下,本屆論壇主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希望本屆論壇能夠進一步凝聚專家智慧,整合研究成果,互鑒科研思路,推動產業經濟學學科建設邁向更高水平,為我國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貢獻真知灼見。

image006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社科院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經濟研究》主編黃群慧首先代表經濟研究雜志社對與會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承辦單位的精心組織表示衷心感謝。他表示,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傳統基于產業結構,按照制造業、服務業嚴格分類的研究范式,也意味著產業組織的理論和平臺經濟問題需重新書寫。他希望通過本次論壇,對產業經濟學的發展,對新發展階段的經濟學尤其是產業經濟學面臨的前沿理論和重大現實問題給予深入研究。

image008

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軼主持。王金照、劉俏、朱成、寇宗來、黃陽華等五位嘉賓作主旨演講,本環節由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鄭新業主持。

image010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王金照作題為《雙循環格局下實現產業供應鏈自主可控的戰略重點和政策舉措》的主題發言。他指出,產業鏈自主可控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中之重,同時需要實現需求供給平衡,掌握自主能力,提高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其次是要對重點產業的自主可控情況進行評估,推動國內零部件研究取得較大進展,降低對外依賴度。再次,要加大頂尖科技攻關研究,發揚“干中學”精神,堅信挑戰與機遇并存,大力引進全球人才,促進整體研發能力提升。最后,他總結了亟待解決的關鍵瓶頸及其深層次根源,認為歷史積累不足是當前發展后勁不足的基礎性原因,而國內循環不暢是關鍵原因,因此要加強國內合作,努力解決卡脖子問題,大力發展核心技術,補齊技術短板,加強技術攻關。

image012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作題為《產業變革與宏觀經濟政策新構想》的主旨演講。他提出用生產網絡來思考中國經濟發展的底層邏輯。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涌現出大量經濟主體,形成了密集的生產網絡,其中的節點行業具有外部性,能夠對中國經濟產生倍數效應,這是中國產業經濟取得成功的原因。當下,為應對全要素生產率下降的現實,我國需要尋找經濟增長新動能,不僅要數量巨大的投融資,而且要思考投融資應該配置到哪些節點行業。劉俏還對現有宏觀經濟政策進行了反思,指出現有宏觀政策錨定GDP,但GDP不一定能反映國家整體價值。他提出不能拘泥于使用GDP作為宏觀政策的錨定,而應該嘗試用國家整體價值為構造新投融資體系。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無線產業發展部總裁朱成作題為《從“追隨”到“引領”——中國5G 通信發展成功啟示》的主旨演講。他首先回顧了中國通信取得成功的歷史經驗,中國移動通信因TD標準而崛起,在傳統CT技術路線下美國通信供應商逐漸消亡。中國5G發展取得成功,離不開從政府到企業的全產業全流程系統協同,從國家戰略到地方配套全面推進網絡快速部署。中國5G龍頭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繼續向網絡強國目標邁進。未來需要思考如何在5G行業中保持持續領先地位,做強通信產業鏈,構筑全球領導力,整合產業鏈,加快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寇宗來作題為《數字化生存下的企業邊界與產業動態》的發言。他提出數字化極大地促進了分工和專業化,“互聯網+”重構和模糊了產業邊界?;ヂ摼W平臺具有雙邊網絡外部性,買家越多則賣家越愿意加入平臺,賣家越多則買家越愿意加入平臺。互聯網也對學術研究造成了影響,屬于“數據密集型”的經驗研究受益于數字化產生的海量大數據而擴張。同時,數字化影響收入分配。智能機器人既是“機器”也是“人”,這種雙重屬性意味著機器人的跨國流動是資本和勞動力雙重流動,這可能顛覆既有基于國家之的資本-勞動比的傳統比較優勢,重塑現有的國際分工格局。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黃陽華在發言中,從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產業經濟學的發展歷程中,總結產業經濟學具有很強的發展導向、問題導向、目標導向。他以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制造強國建設,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等重大部署為例,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對產業經濟學理論研究提出諸多新問題,提出要立足新發展格局,深入思考產業經濟學發展導向、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的新內涵,加快推動傳統產業學科現代化,數字經濟知識學科化,政策研究國際化,加強產業經濟學人才培養體系、教材體系建設。

論壇召開前,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會見了論壇發起單位和主旨演講嘉賓代表。劉偉首先感謝校友對學校建設的支持,并回顧了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系等產業經濟學相關學科人才培養歷程。他表示,學校始終秉承建校伊始“八大系”傳統,加快面向新發展階段的產業經濟學建設和人才培養,努力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應用經濟學科體系做出更大貢獻。

在20日下午舉行的平行論壇環節,本次論壇經多輪專家審稿,從215篇投稿中選出25篇優秀論文進行了展示。與會專家分別就“數字經濟與產業經濟學前沿”、“平臺發展與規范治理”、“產業升級與高質量發展”、“企業創新與產業政策”、以及“新發展格局與產業發展”等五個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11月21日上午,應用經濟學院還舉辦了《中國城市數字產業發展報告》發布會。各場平行論壇上,報告人、點評人、主持人及聽眾圍繞有關論文展開了深入討論,各位專家學者從邊際貢獻、前提假設、模型構建、識別策略、行文邏輯等不同角度提供了大量寶貴的意見,體現出當代經濟學者的嚴謹治學態度和追求理論創新的信念,為總結產業經濟學科發展經驗及未來發展提供了思路和建議。

“中國產業經濟學者論壇”由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雜志社聯合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廈門大學經濟學院與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南京大學商學院、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學院、寧波大學商學院、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東北財經大學產業組織與企業組織研究中心、江西財經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以上單位排列不分先后)等經濟學教研機構于2019年共同發起,旨在推進產業經濟學學科建設,推動本領域學者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搭建起一個編輯、潛力作者、評論人三方現場互動交流的學術平臺。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