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華:要堅持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基本政策框架
摘要:毛振華強調,房地產行業累計風險出清也要有節奏,不能采取集中刺破集中爆發的安排,所以,要做好跨周期安排。
中國發展網訊 11月21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2021-2022)——疫情反復與結構性調整沖擊下的中國宏觀經濟復蘇于線上隆重舉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聯席主席,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出席并演講。
毛振華強調,要堅持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基本政策框架。“穩增長和防風險是我國宏觀經濟政策非常重要的經驗,從2008年到現在,穩增長和防風險在我們應對全球經濟風險和自己內生的結構性變化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其看來,當前外部環境非常復雜,國內經濟修復的基礎仍需鞏固,不管是疫情方面、結構調整方面和動能轉換方面都有很大的壓力,“特別是消費一直是沒有上來,從中長期來看應該是影響非常大的一件事情”。
因此,其強調,防風險和穩增長兩個方向都要考量,經濟增長既要防范黑天鵝,更要防范灰犀牛。
毛振華建議,第一,財政上要堅持積極有為。“要把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作為一個選項”。他認為,明年在公共財政支出和民生方面應該要加大力度,“我們還是有潛力的,政府基金性收入增速大于支出增速,地方政府回購做得還是很有余地,政府融資還可以進一步擴大”。
毛振華強調,根據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加起來的政府債務總和、與西方主要國家國債總和占GDP的比例關系來看,我國仍然處在可控范圍內,還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考慮國家巨大的國有企業國有資產作為底層資產對應這些債務,我們還是有更大的負債能力,所以財政政策應該是積極有為,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二,在貨幣政策方面,短期看還要保持穩健。毛振華認為,最為重要的是要保持前瞻性和連續性。“在去年應對疫情中,我們就采取了比較寬松的貨幣政策,但是一直是有控制的,和西方國家濫發貨幣相比,我們在過程中一直是注意防風險的,因為從國家內生周期來說是處在風險釋放期,所以我們非常注重防止兩者的極化”。
此外,毛振華認為,政策方面要做好風險緩釋跨周期安排,有效防范系統性風險?,F在有三個方面的風險逐漸浮現,值得關注。
一是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從全國債務總體情況看是可控的,但是從政府債務結構來看,中央政府債務比較低,地方政府債務比較高。建議把有些地方政府債務轉換成國債,由國家來承擔。同時,要防止地方政府在借債方面的無序擴張,在使用借來的錢方面沒有達到更好的效應,在償還債務方面沒有很好的安排。
二是要緩釋銀行和金融機構的風險。總體來看,銀行在過去經濟單邊上行時,銀行金融機構應該是收獲者,區域風險、個別風險出清能夠有效的抵消風險。但如果經濟處在下行和波動的時候,金融機構很有可能就成為風險承擔者,總的來看,金融機構在一個區域內,現在很多金融機構出現了問題,這是值得防范的。
三是房地產行業的風險。“這是當下的重點,要防止引發系統風險。”毛振華強調,房地產行業累計風險出清也要有節奏,不能采取集中刺破集中爆發的安排,所以,要做好跨周期安排。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