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加快推進大灣區重大金融平臺和項目建設
摘要: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和交流合作,推動綠色金融體系、綠色產品、認證標準合作,形成大灣區綠色標準共識,促進內地標準與港澳、國際標準接軌。穩步開展碳金融創新,爭取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碳排放權交易平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互聯互通。
本報訊 記者劉寶報道 日前,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8屆全球年會大灣區圓桌會議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行。會議提出,未來廣州市將支持建設完善廣州期貨市場及配套期貨產業鏈,打造風險管理中心,將加快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設立,爭取設立港澳保險服務中心,將積極爭取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實現更多突破。廣州市將爭取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碳排放權交易平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互聯互通。
據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邱億通介紹,在推進構建共建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規劃政策體系方面,廣州市已經制定出臺《廣州市關于推進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實施意見》和《廣州市關于推進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三年行動計劃》。同時,廣州市《關于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的行動方案》66條措施中的47條已完全落地或正在推進。
此外,廣州市還制定出臺了《廣州市金融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資產管理中心、綠色金融創新中心、數字金融科創中心、科技金融創新中心、跨境投融資服務中心、金融要素交易中心。廣州還搶抓“跨境理財通”業務落地機遇,深入謀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和資管中心,目前已形成初步方案。
邱億通表示,在加快推進大灣區重大金融平臺和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深入推進大灣區金融改革創新、加強粵港澳金融推介及交流合作等方面,廣州市也做了許多工作。
在深入推進大灣區金融改革創新方面,當前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取得積極成效,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碳配額現貨交易量等均位居全國前列。廣州區積極與大灣區其他城市開展綠色金融合作。在加強科技創新金融服務方面,廣州市還支持廣東股權交易中心建設“科技創新專板”“綠色環保板”“天使板”“青創板”等特色服務板塊,運用廣州市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等政策工具,降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成本,持續推動知識產權證券化。
下一步,廣州市將在以下領域積極發力,推動粵港澳三地金融深度融合發展,推動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取得新突破——
一是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和平臺建設。支持建設完善廣州期貨市場及配套期貨產業鏈,打造風險管理中心。加快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設立,爭取設立港澳保險服務中心。
二是繼續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積極爭取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實現更多突破,穩步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持續推進港澳代理見證開戶試點銀行擴大范圍,扎實推動“跨境理財通”、QDLP業務,深入開展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體系試點工作,推進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與資管中心。
三是推進大灣區綠色金融等互聯互通。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和交流合作,推動綠色金融體系、綠色產品、認證標準合作,形成大灣區綠色標準共識,促進內地標準與港澳、國際標準接軌。穩步開展碳金融創新,爭取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碳排放權交易平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互聯互通。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