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經 正文

“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大灣區圓桌會議舉辦

2021-12-06 15:48 中國發展網 羅瑞嫻、陳偉霞、記者皮澤紅
粵港澳大灣區 圓桌會議

摘要:在IFF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原世界銀行副行長、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副行長祝憲看來,大灣區建設國際金融樞紐有港澳優勢,“港澳在經濟慣例和做法上與國際對接更為緊密”。祝憲提出,大灣區應該抓住機遇,提出主動性改革,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祝憲還提出,“大都市群”是國內區域經濟發展的趨勢,南沙應大力發展與大灣區內各城市的公共交通,爭取實現大灣區都市群工作生活一體化的建設。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羅瑞嫻、陳偉霞、記者皮澤紅報道  12月3日—5日,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8屆全球年會在廣州南沙舉辦。臨近閉幕式,重點議程之一的“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大灣區圓桌會議舉行,邀請金融領袖共同探討全球新形勢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影響,為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提供切實可行的路徑,以及給南沙自貿區帶來的機遇、競爭與挑戰。論壇上,人民幣國際化和綠色金融中心建設成為當前大灣區金融創新的兩大抓手,落地南沙的廣州期貨交易所和正在籌設的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將成為重要平臺載體。

“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大灣區圓桌會議現場

專家指出:南沙該怎么做?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建設國際金融樞紐”。

在IFF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原世界銀行副行長、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副行長祝憲看來,大灣區建設國際金融樞紐有港澳優勢,“港澳在經濟慣例和做法上與國際對接更為緊密”。祝憲提出,大灣區應該抓住機遇,提出主動性改革,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祝憲還提出,“大都市群”是國內區域經濟發展的趨勢,南沙應大力發展與大灣區內各城市的公共交通,爭取實現大灣區都市群工作生活一體化的建設。

IFF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前司長梁錦松提出,全球新形勢呈現“動蕩、不確定、復雜、模糊”的狀態,這對于大灣區建設卻是不小的機遇。大灣區應該創新利用好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在考慮批準SPAC,如果通過可以迎來更多內地公司到香港來融資,然后用深港通、滬港通、債券通等,將國內金融市場和香港接軌,從而也方便國內的經濟金融資產和全球接軌。梁錦松還提到,全球疫情讓生命科技發展加速,要考慮怎么樣聯合起來去吸引、聚集全球的生物科技的人才到大灣區,也利用香港吸引國際的資金,在深圳吸引國內上市企業,共同聚合資源參與大灣區生命科技產業發展。

“探索如何將中國效率、中國速度的優勢與國際標準、國際規則有機結合將產生積極作用”,IFF副理事長、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財政司前司長梁維特認為,大灣區同時具有深交所和港交所這兩個在不同制度下兩大交易所,同時地理位置賦予南沙在人才、科研、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先天優勢。當下,新技術新業態蓬勃發展,南沙在粵港澳大灣區推進知識產權領域的國際合作和相向企業往來的過程中應該大有可為。

 

期貨交易:南沙如何突破?

近年來,南沙在跨境金融和綠色金融兩方面大膽嘗試,這和論壇的兩大重點不謀而合。其中,廣州期貨交易所成為所有創新中最吸睛的一環,廣期所首次披露了計劃上市的首支綠色金融產品。

據廣州期貨交易所總經理朱麗紅介紹,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復廣州期貨交易所兩年產品研究規劃,總共含了四個板塊和十六個產品,在十六個產品中有一半是跟綠色金融有關,比如碳排放權期貨、電力期貨以及和新能源有關的六個產品,都是服務于綠色發展的。

朱紅麗表示,首批品種有兩個備選的產品,第一個是工業硅,主要是跟新能源、光伏發電有關的產品;第二個是叫綜合商品指數期貨。這兩個產品將填補中國期貨市場產品上的空白,正在緊鑼密鼓的加快研究。

朱麗紅還提出,大灣區對于期貨市場的理念、認知、氛圍非常重要,廣期所希望幫助各類產業學會運用期貨市場這個風險管理的工具,為整個大灣區在實體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插上期貨的翅膀,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產業、金融的發展。

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邱億通表示,廣州將在推進重點項目和平臺建設、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大灣區綠色金融等互聯互通、粵港澳金融人才交流合作等方面積極發力,推動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取得新突破。他提出廣州正在從三方面著手,加快推進大灣區重大金融平臺和項目建設:一是推進廣州期貨交易所注冊落地并揭牌運營。二是全力推動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三是協調推動在南沙設立港澳保險服務中心。

跨境金融:南沙有何創新?

“我們通過區塊鏈技術打通了單一窗口和銀行,企業可以實現全線上跨境貿易收付匯結算,大大縮短了時間和降低了成本。目前,可享受該便利化結算的進出口貿易企業覆蓋65000多家,提高進出口企業的結算效率1-2天/筆,節約結算成本20元/筆,國際貿易的風控業務交易金額約80億美元。”南沙區內企業中科匯智總經理李安琪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此介紹。

據悉,在此之前,占據大灣區出口貿易數據大多數的旅游商品出口業務全都無法進行銀行賬戶跨境交易,只能用現金結算或通過香港轉賬。

注冊在南沙的粵海資本依靠南沙在跨境資金池上的便利政策,打通兩地資金池,引入境外資金更好地為大灣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服務?;浐YY本董事長伍興龍建議,南沙可在有資質的企業進行跨境投融資時引入負面清單,加快清單外業務審批速度。

事實上,南沙與港澳金融合作縱深拓展。南沙累計落戶港澳資金融類企業占比超25%,正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港澳保險服務中心等籌設工作,在全國率先實現香港電子支票跨境托收,便利兩地市民和企業進行貿易結算、跨境繳費及個人匯款等活動;打通內地和香港的飛機船舶租賃業務合作渠道,落地“香港+保稅港區”飛機跨境轉租賃項目等多個全國首創業務,金融業合作創新不斷深化。

據南沙區區長董可介紹,南沙已形成跨境金融、航運金融、綠色金融、金融科技、融資租賃、商業保理、股權投資、期貨交易等八大特色金融板塊,落戶金融企業超6630家,持牌法人金融機構占全市的1/4,私募基金約占全市的1/5;融資租賃企業占全國的1/5、全市的4/5以上,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飛機船舶租賃集聚區、全國融資租賃第三極。

責任編輯:呂婭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