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安華: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力
摘要:丁安華認為,未來我國經濟發展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力,以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中國發展網訊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宏觀經濟內外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顯著上升。國際環境日趨復雜,逆全球化趨勢加劇,中美關系面臨嚴峻挑戰。國內經濟進入“新常態”,人口紅利減弱、傳統增長動能下降導致經濟潛在增速持續下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帶來顛覆性沖擊,使得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中國經濟將走向何方?
回答這一問題,需要以實為據,辯照真偽,深入剖析中國經濟運行的邏輯和規律。作為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密切跟蹤國內外宏觀經濟和政策重大議題,應用經濟學理論進行分析研判,在諸多議題上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見解》一書凝結了丁安華近年來對重要經濟問題的所思所想,深入淺出地解析了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運行的邏輯。本書主題涵蓋五個部分,分別是:大流行病與經濟對策、轉型與增長、金融監管、資本市場策略和中美經貿關系,有助于讀者洞悉中國經濟面臨的變局與未來的走向。
第一部分是大流行病與經濟對策,丁安華從公共經濟學角度,分析了防疫強度與經濟生活的平衡,預判了新冠疫苗接種帶來的經濟復蘇,并解析了新冠大流行對經濟增長、宏觀政策和金融市場的沖擊及影響。
第二部分內容圍繞中國經濟的轉型與增長展開。近年來我國潛在產出增速放緩,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速高質量增長。隨著“人口紅利”與投資效率逐漸衰減,我國經濟結構需不斷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轉為創新驅動。丁安華認為,未來我國經濟發展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力,以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第三部分的內容圍繞近年來我國金融監管改革的內容與路徑展開。一方面,隨著金融控股和混業經營的發展,金融監管體系與金融活動實踐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我國金融監管面臨著新的挑戰。丁安華建設性地提出了金融監管架構改革與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的發展思路與實施路徑。另一方面,金融科技飛速發展,客觀上要求金融監管理念和方法與時俱進。在數字經濟時代,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將成為我國金融監管的重點。
第四部分聚焦資本市場策略。如何在瞬息萬變的資本市場中規避風險并獲得收益,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問題。丁安華認為,深入理解主要事件的經濟意義是制定和調整投資策略的基礎。本章闡釋了負利率政策的內涵與影響,研究了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變化和棚改政策對其的影響,剖析了美元指數未來的走勢和加密貨幣的本質及風險,最后展望了全球經濟和貨幣政策未來的走向和變化,為投資者決策提供了有效參考。
第五部分是中美經貿關系,以“公平貿易”為線,以中美貿易摩擦時間線為軸,向讀者展示了兩屆美國政府對華貿易政策的延續與變化。本章從中美貿易摩擦的緣由講起,拆解美國對華征稅清單,詳說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并剖析了拜登新政的邏輯、特征以及貿易全球化和中美關系的走向。
責任編輯:張洽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