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化:府院聯動優化營商環境營造平安氛圍
摘要:創新府院聯動“生態環境社會治理協同共治模式”。在政府相關部門的主導下,不斷擴大司法協作“朋友圈”,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法檢兩院、行政機關對哈尼河湖保護領域的重要工作信息及時互通,執法辦案信息及時共享。
本報記者 | 郭東波
近年來,吉林省通化市政府與法院、檢察院緊緊圍繞“行政案件的協調化解、優化環境的活力激發、重點項目的落地見效、重大風險的預判防控、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聯動任務的落細落實”等6項任務,深入開展“府院聯動”,卓有成效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通化方案”的落地生根,取得顯著實效。
以法護企安商
府院聚力優化營商環境
府院各方以打造營商環境服務品牌集群為引領和方向,通過探索訴源治理、營商優化、綠色司法等方式,優化法律服務,為通化市建設一流營商環境提供有力保障。
為企業營造良好法治營商環境。通化市檢察院進一步發揮檢察機關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的職能作用,制定《通化市人民檢察院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進一步建立健全民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社會化服務體系,與市工商聯召開轉型聯席會議,簽訂《關于加強通化市民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社會化服務工作戰略合作意見》。
服務重大項目建設,保障重大工程順利實施。對重大項目積極提供法律風險意見,預判和排查可能出現的風險點和矛盾點。
強化僵尸企業處置聯動。圍繞企業破產重組、合同執行、產權保護、市場秩序等領域,開展聯合行動,按照政府主導風險管控與事務協調、法院主導司法程序的協作模式,充分發揮破產審判化解產能過剩、清理僵尸企業、優化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營造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深化生態環境資源保護源頭治理。法檢兩院與金融、通信、市場監督、公安等多部門多方合作,統籌推進協調聯動工作機制,發布環境保護審判綠皮書和典型案例,推動生態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創新府院聯動“生態環境社會治理協同共治模式”。在政府相關部門的主導下,不斷擴大司法協作“朋友圈”,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法檢兩院、行政機關對哈尼河湖保護領域的重要工作信息及時互通,執法辦案信息及時共享。
2020年,通化市中級人民法院作為代表在最高人民法院東北三省府院聯動會議上做經驗交流。市檢察院與市司法局會簽的《關于在行政復議中共同推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的工作意見》,被最高檢院第七檢察廳《中國行政檢察發展報告(2020)》采用,《工作意見》被最高檢察院在《行政檢察工作情況》刊登,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
完善聯動平臺
賦能行政爭議實質化解
2020年以來,通化市先后召開2次府院聯席會議,將府院聯動由一府一院升級為一府兩院大格局,府院聯動化解行政爭議覆蓋多部門多領域。
建立健全聯動化解行政爭議機制。通化市政府與市中級法院共同制定《關于府院聯動服務和保障“十大行動計劃”順利推進的意見》等7個文件,建立了9項聯動機制,市檢察院制定《通化市檢察機關“加強行政檢察監督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專項活動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并與市司法局會簽了《關于在行政復議中共同推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的工作意見》。通過文件的方式,建立健全聯動機制,為府院協調配合,充分發揮法檢司法審查和調查核實專業優勢,源頭預防和化解行政爭議工作提供了制度支撐。
擴展形成社會治理聯動新格局。府院各方始終保持密切聯系,圍繞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行政爭議化解、重大項目建設、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共同會商,合力攻堅,形成聯動新格局。聯動新機制的快速生成和強力實施,推動形成了政府執法機關主導監管、司法機關提高保障、科研機構提供智力支持、企業承擔社會主體責任、提升公眾法治意識、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多元共治的治理新格局。
構建“全域全程式聯動網”
創建完善府院治理大格局
自府院聯動機制建立以來,通化市各相關部門聚焦矛盾化解,暢通渠道,創新方法,系統深入推進府院聯動機制的完善落實,在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法治化營商環境、生態環境保護、執行聯動等方面創新方式方法,大幅提升聯動的主動性、時效性,織實織密獨具特色的“全域式”府院聯動網。在每年召開聯席會議的基礎上,不定期召開專題會議,聯動工作從情況介紹、信息互通、總體研判向問題導向、破解難題、深層協作轉變,強化頂層設計和基層實踐“兩端發力”,推動實現寬領域、多維度聯動框架。
一是統籌制度優勢。在市域層面,從健全體制機制、深化源頭治理、增強各級聯動、突出創新特色、推進重點項目等方面加強制度設計,總結完善業務聯辦、力量聯合、數據聯通、風險聯控、社會聯治的成熟經驗,著力健全整體治理的制度機制。
二是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將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市域治理的重要指標,加強專業解紛一體化建設,在矛盾多發領域積極與政府部門聯動,建立專業化調解組織,成立一站式解決道交糾紛的一體化處理中心;建立“調、險、賠、認、防”(專業性調解、定制醫責險、理賠及時、司法確認、風險防控)五位一體的醫療糾紛調處機制;與工會、商會、婦聯等部門聯合建立訴調工作機制;建立巡回辦案、多元化解、普法宣傳教育“三位一體”的矛盾預防化解和法治宣傳工作機制,最大限度將矛盾化解在基層、調處在一線,讓群眾真切感受到服務就在身邊、解決就在身邊。
三是健全“一盤棋”謀劃、“一體化”實施、“一張網”推進的工作機制。整合碎片化政策資源,形成推動治理現代化轉型的強大合力。不斷健全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體制,聯動融合、集約高效的政府負責機制,開放多元、互利共贏的社會參與體制。
四是推進“一站式”建設。通過市縣兩級法院的訴調對接平臺,司法調解和行政調解相互配合,發揮訴前、訴中、訴后相銜接的“一攬子解決糾紛”機制的優勢,積極引導涉訴機關及早介入、主動作為,力爭把行政爭議化解在萌芽狀態。
五是打造通化市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挑選政治素質高、專業水平過硬、社會責任感強、熱心公益法律服務的律師組建調解專家庫,充分發揮律師在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化解矛盾糾紛的中重要作用。以府院聯動為依托的行政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對遺留的征遷、行政給付、勞動和社會保障、社區用房等問題,及時與各級黨委、政府建立會商解決機制。通過微信視頻等新媒體形式暢通當事人的救濟渠道,彌合當事人與行政機關的分歧,促使爭議雙方在互信互諒的基礎上,在法律和政策允許的框架范圍內,實現案結事了、社會穩定。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