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政協委員四郎青佩:居家養老社會化服務需要打造“數字驅動健康、智慧賦能養老”模式
摘要:提升居家社區養老品質,是提升老年人養老幸福指數的前提。除了建立完善支持居家社區養老的政策體系,探索社區互助式養老,強化社會服務是養老問題的重中之重,而智慧養老,以其管理更方便、生活更健康、社區更安全、服務更全面、居住更智能的絕對優勢,成為建立完善養老服務系統的要件,值得深入探討。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裴桐記者林強報道 1月24日,黑龍江省政協委員四郎青佩在政協黑龍江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提出,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按照黨的十九大決策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性、綜合性、指導性文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成為國家戰略,是一個可喜的信號。
截至2019年底,黑龍江省60歲以上老年人已近750萬人。養老問題正在由家庭問題轉變成為社會問題,亟需對滿足老年人需求的供給方進行改革。中國式養老危機的化解,必須將問題置于中國的大環境:高比例的人口遷移、高水平社會保險無法全覆蓋、社會保障投入分配不均衡、政府長期主導養老服務供給的制度慣性等問題亟待破解,需要政府出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化解。
提升居家社區養老品質,是提升老年人養老幸福指數的前提。除了建立完善支持居家社區養老的政策體系,探索社區互助式養老,強化社會服務是養老問題的重中之重,而智慧養老,以其管理更方便、生活更健康、社區更安全、服務更全面、居住更智能的絕對優勢,成為建立完善養老服務系統的要件,值得深入探討。
二、關于探索居家養老社會化服務的建議
(一)加大設施供給,這是居家養老社會化服務亟待解決的問題。推進社區公共體育普及工程,加強社區健身中心、體育公園、健身步道等場地設施建設,打造城鎮社區健身圈。加大建設力度,為居家養老群體的健康體魄保駕護航。
(二)探索“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服務模式。大力推廣“將儲蓄和激勵機制引入養老服務”,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推廣低齡老人服務高齡老人的切實可行的養老之路。
第一、搭建統一的信息平臺,建立長期可靠的記錄管理和通存通兌功能。
1.“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重點服務對象為空巢獨居老年人、存有“時間幣”的60歲以上老年人,并通過統一的信息平臺進行運轉與管理。
2.提升老年人對“時間銀行”的接受度、信任度,需要政府搭好橋梁,發揮主導作用,通過采取村干部、社區干部帶頭入戶走訪等形式,敲開更多老年人的“信任之門”。
3.打造全省乃至全國層面的“時間銀行”系統,建立通存通兌標準,促進家庭成員間實現養老服務資源“跨地域”存儲使用,從而進一步激發全社會成員參與為老服務的熱情,構建遍及全國的為老服務流通網絡。
第二、擴大志愿者群體,招募年輕人加入“時間銀行”,需要不斷提升“時間銀行”的吸引力。
1.建立靈活的志愿服務形式和崗位,激勵年輕志愿者參與進來。
2.志愿者招募時,優先考慮掌握一些醫學知識、掌握一門技術的人員,在老人遇到困難需要切實幫助時,不致于無技可施。
(三)為了解決“時間銀行”計劃志愿者暫時不足問題,加速培養從事老年人生活照料、護理服務的人員,即“養老專業護理員”,極為必要。
在“時間銀行”概念還沒有被全社會接納之前,養老護理員是養老服務的主要提供者,是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支撐保障,是解決家庭難題、緩解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與“時間銀行”互為補充。
在養老專業護理員還沒有形成規模的時段,適當放寬養老護理員入職條件,加快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開展養老服務人才培訓提升行動、構建鼓勵養老護理員從業的政策措施、加強養老護理員信息信用管理、建立養老護理員褒揚機制等措施,增強養老護理員的職業吸引力。
(四)加強智慧化居家養老模式建設
以發展“智慧養老”“智慧醫療”作為解決高質量養老的突破口,實行地方政府和醫療機構積極合作,共同推行包括數字化養老平臺、醫養結合平臺和智慧醫院系統等解決方案和服務。
第一,老年人智能化管理是社區居家養老的需要,城市智慧化的提升保障,才能實現智慧社區,養老智慧的才能管理需要依托智慧社區功能來實現的。
互聯網+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可借助基于互聯網的大數據處理和信息技術的優勢,依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和老年群體日常生活及活動等特點,采用智慧化的技術手段構筑一個以轄區老年群體為核心、社區照料中心為基點、智能設備為輔助手段、多樣化為老服務為內容的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為社區居家老人提供方便、快捷、貼心的服務。
比如:社區加裝電梯,可以解決很多因腿腳不便而出行困難的老年人出門散步問題;
無人機搜救的應用:老人走失的事件時有發生,令親屬焦急萬分。運用無人機搜尋,助力走失人口的救助工作也是可以探索的方向之一;
自動呼叫器:在老年人家中安裝“自動呼叫器”,設備自動識別并傳送到醫療中心或緊急聯系人,有效解決獨居老人的緊急救助問題。
第二、憑借物聯網和AI技術打造“醫養結合”模式建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平臺”。平臺旨在通過在養老服務中結合醫療服務,即推廣“醫養結合”的服務模式,實現養老保障模式的創新。
整個平臺設立“醫養結合老人評估系統”、“醫養結合服務呼叫系統”、“醫養結合服務管理系統”、以及“醫養結合服務監管系統”四個主要系統??煽焖賹崿F囊括社區醫院、醫生、服務機構、護工、以及老人等多樣化信息的綜合管理,以及基于以上信息的醫療資源整合和運用。通過老齡人口信息管理、活動預約、以及轄區內老人對服務效果的反饋分析、改善措施的擬定等功能實現醫養結合服務中“養”的部分。
另一方面,通過良好的協創模式,參與創建合理高效的巡診服務機制,協調調度醫療資源,實現醫生工作時間的合理分配以及??漆t生與患者病情的精確匹配等功能。為實現醫療系統、醫保系統與醫養結合服務平臺的全面打通,可以做如下嘗試:安裝導入智能設備實現簡易醫療操作(量血壓等)的自主完成和遠程數據上傳;結合調度轄區內各個級別醫院的醫療資源,開展重病醫療階段中大型醫院和社區醫院之間的雙向轉診等,更大程度的實現老年人遠程醫療的普及。
總之,在高速發展的時代進程中,老年人的福祉被視為建設和諧、充滿活力的社會的重要考量標準之一。探索“讓數字驅動健康、智慧賦能養老”的多樣化養老問題解決方案,讓人們不再提“老”色變,為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為創造更具彈性和包容性的工作、生活環境,我們任重而道遠。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