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剛:財富管理需要破解五個難點
摘要:財富管理中的創新程度不足,投資組合技術和專業化程度有待提高,管理者也處于資金荒和資產荒并存的兩難境地。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日前,在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主辦的《中國財富管理能力評價報告(2021)》發布會上,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國剛認為,中國財富管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中國的財富管理已有二十余年的歷史,十四五期間估計財富管理規模將達到200萬億元。財富管理的發展歷程有三個特點:一是已經形成規模,二是已步入規范化時期,三是防風險已經成為投資者和管理者的共識。但是,中國財富管理的發展面臨五個難點。
王國剛表示,這五個難點包括:
一是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背景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富管理在根本上取決于經濟發展的狀況,經濟增長狀況直接影響著投資者收益率和投資者面對的風險,也給管理者帶來了挑戰。
二是金融市場風險加大。債券市場(尤其是公司債券市場)的違約規模和違約率增大,股票市場多年窄幅震蕩,上市公司整體收益率降低。
三是財富管理的產品結構中債務性偏重的情況尚未從根本改變,股權性產品占比依然較低。從銀行理財產品看,大多數產品為短期產品,三年年上的產品寥若晨星,長期資金的短缺不足以適應經濟長期發展的要求。
四是財富管理中的創新程度不足。投資組合技術和專業化程度有待提高,管理者也處于資金荒和資產荒并存的兩難境地。
五是財富管理的國際化程度明顯不足。財富管理的產品和資金運用等局限于中國境內,既難以滿足實體經濟和金融機構的全球化發展需求,也難以適應“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
面對這樣的難點,王國剛建議,可選擇破解之策有以下幾點:
一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總定位。
二要加快發展以股權投資為特征的財富管理方式。加大天使投資對科技創新和創業投資的力度,加大加速種子開發和創業投資的專業化進程。
三要深入研討可操作的資產組合技術并系統化,運用數字技術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功能探尋各種金融產品價格變動的內在機理,建立具有實務操作性的模型。
四要推進普惠型財富管理發展,降低客戶門檻,擴大客戶群體。
五要強化風險管控。推進財富管理發展必須以嚴格防范各類風險為底線,既強化內部風險防控機制,又充分研判外部風險沖擊 同時強化應急機制。
六要探討財富管理的全球化,深入研究中資企業和金融機構走出去過程中的金融需求,借鑒發達國家已有經驗,設計合適的對路產品,探討財富管理全球化的路徑、機制、布局、政策、監管等。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