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辦:2022年底前企業和群眾常用證照基本實現電子化
摘要:2022年底前,企業和群眾常用證照基本實現電子化,與實體證照同步制發和應用,在全國范圍內標準統一、互通互認。
中國發展網訊 22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的意見》。《意見》提出,2022年底前,企業和群眾常用證照基本實現電子化,與實體證照同步制發和應用,在全國范圍內標準統一、互通互認。
《意見》提出的工作目標如下:2022年底前,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電子證照共享服務體系基本建立,電子證照制發機制建立健全,企業和群眾常用證照基本實現電子化,與實體證照同步制發和應用,在全國范圍內標準統一、互通互認;電子證照在政務服務領域廣泛應用,社會化應用取得積極進展,“減證便民”取得明顯成效。到2025年,電子證照應用制度規則更加健全,應用領域更加廣泛,支撐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取得顯著成效,進一步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
在擴大電子證照應用領域方面,聚焦深化便民服務,擴大個人電子證照應用領域。
加快推進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簿、身份證、社會保障卡、學歷學位證、職業資格證、駕駛證和新申領的結(離)婚證、不動產權證書、不動產登記證明等個人常用證照電子化應用,覆蓋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婚姻登記、生育登記、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就業創業、戶籍遷移、社會保障卡申領、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異地就醫報銷、不動產登記等應用場景,并根據群眾需求不斷豐富其他應用場景,推動相關電子證照普遍使用。政府部門能夠通過電子證照共享方式對關聯信息進行查詢、核驗的,不再要求個人提供實體證照或紙質復印件,推動辦事所需相關信息免填寫。
據新華社報道,《意見》對擴大電子證照應用領域的工作進行了部署。一是聚焦深化便民服務,擴大個人電子證照應用領域。加快推進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簿、身份證、社會保障卡等個人常用證照電子化應用,并根據群眾需求不斷豐富其他應用場景,推動相關電子證照普遍使用。二是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拓展企業電子證照應用領域,推動實現企業相關信息“最多報一次”。三是面向社會多樣化需求,促進電子證照社會化應用。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電子證照共享服務體系,積極推動電子證照在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等持證主體之間的社會化應用。四是加大新技術運用力度,積極開展電子證照應用創新,不斷提升電子證照應用智能化水平。五是加強線上線下融合,保留傳統服務方式。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加強實體證照服務保障,滿足老年人、殘疾人等各類群體需求。
《意見》對推動電子證照全國互通互認提出要求,要健全電子證照應用協同推進機制,加強電子證照應用跨地區、跨部門工作協同,推動解決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推進電子證照標準化規范化,著力提升電子證照數據質量。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統籌建設完善本地區本部門電子證照庫,按照“應歸盡歸”原則將電子證照信息匯聚至國家政務服務平臺。
《意見》強調,要進一步強化電子證照應用平臺支撐,提升電子印章的支撐保障能力,加強電子證照應用安全管理和監管。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要加強對本地區電子證照應用和全國互通互認工作的統籌,壓實工作責任,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健全與電子證照應用相適應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體系。國務院辦公廳要加強對各地區各部門電子證照應用和全國互通互認工作的督促指導,及時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確保有序推進、取得實效。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