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中國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貢獻“正能量”

2022-04-28 13:47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全球產業鏈

摘要:“近期國際糧價繼續大幅上漲,不是我國擴大進口造成的?!苯L云分析說,主要是多種國外因素引起的,如全球通貨膨脹推高糧價、糧食供應鏈斷點嚴重、物流費用上漲、俄烏沖突影響預期。

本報訊  記者付朝歡報道  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不僅是提振經濟的重要之舉,也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近日,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召開專家研討會,5位專家圍繞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展開深入研討。

疫情暴發以來,世界經濟遭受了一系列供給沖擊,俄烏沖突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沖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馬曉河表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出現內向化趨勢,多中心、多元化趨勢和價值化、制度化趨勢。為了應對新挑戰,他提出,我國應當高舉全球化旗幟,推行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同時,我國要建立應對國際重大事件形成的供給沖擊的防范機制,化解短期產業鏈供應鏈危機。

近期,國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國內供應鏈部分受阻。美國等西方國家一些政客、機構和媒體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報告炒作中國“動態清零”政策造成產業鏈供應鏈斷裂。對此,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費洪平回應稱,當下我國“動態清零”政策,可能在短期小范圍內對部分地區的產業鏈供應鏈有一些影響,但這些影響是短期的、暫時的、有限的,不僅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態勢,而且還將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恢復、全球經濟復蘇提供助力。

穩增長,關鍵在穩工業,重點是穩生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工業室主任付保宗認為,目前各部門、各地區在協同發力,有序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及時疏通堵點卡點,有效疏解難點痛點,通物流、穩生產、保供給。2021年底至2022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分別印發振作工業經濟的文件,各項政策正在積極推進。

多重挑戰下,糧食和能源如何保供穩價?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姜長云和能源研究所所長王仲穎均表示,我國精準防疫、“動態清零”政策,有利于維護我國乃至全球的糧食安全,對國內能源保供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近期國際糧價繼續大幅上漲,不是我國擴大進口造成的。”姜長云分析說,主要是多種國外因素引起的,如全球通貨膨脹推高糧價、糧食供應鏈斷點嚴重、物流費用上漲、俄烏沖突影響預期。

王仲穎提到,今年3月份以來,國際國內煤炭價格倒掛現象愈加明顯,我國煤炭進口逐步減少,這也有效地抑制了全球煤炭價格上漲趨勢。他表示,目前各國加快了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步伐,已大力發展風電和光伏發電的國家可以有效減少地緣政治波動對本國的影響。

確保糧食能源安全是重大戰略性根本性問題。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線,將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更好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相關報道見2版)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