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內防反彈”短板弱項 在“急難愁盼”上下功夫
摘要:總體來看,“十四五”中央預算內投資對醫療衛生領域的支持力度要明顯大于“十三五”,且向疫情防控救治、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中醫藥振興發展等群眾期盼的重大工程傾斜。
本報記者 | 程暉
3月以來,新一輪以奧密克戎變異株為主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多個省市蔓延,正常的社會經濟生活被迫按下暫停鍵。疫情之下,身邊的醫院是否給力?老齡化疊加“三孩”政策,一老一小怎么辦?在疫情導致的城市“停擺”下,首當其沖面臨困境的家政、旅游等服務業如何突圍?在“內防反彈”的新形勢下中央預算內資金將作如何調整?一個個新問題亟待解決。
家政、旅游等生活服務業遭遇困境
前不久,在“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部級聯席會議”的微信群里,一位家政從業者訴苦:“疫情對于上海家政服務業的沖擊非常大。一家上海本地的家政企業訂單2020年比2019年大幅度下降,2021年總體上回升,但在2022年3月開始的這一輪疫情中,企業受到了重創,家政服務行業的訂單幾乎跌到了冰點。”
“收到,我們關注。如何疫后快速復蘇,我們一起想辦法。”一位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的干部在群里回復到。在此期間,社會司也快速對上海家政業進行了線上調研,聽取了家政企業如何參與上海疫情防控與物資保供的建議等。
本報記者從上海市家庭服務業行業協會了解到,3月初,協會根據疫情特點,及時修訂并在全市家政行業下發了《上海家政服務行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指南(2022年版)》《上海家政服務行業關于進一步做好加強防疫、保障市場的通知》兩個文件,提出了“保家政行業防疫安全、保家政剛性需求服務”的目標,細化了行業防疫工作要求。同時,嚴格明確一線家政服務員的五項舉措。
“目前想要整個行業列入保供是有難度的。”在調研中,該位負責人建議,“一方面根據老百姓實際需求,可先爭取滿足剛需,如用戶呼聲較高的月嫂、家庭養老照護、家庭病患照護等;另一方面可將領跑者企業、上海家政20強企業等列入保供白名單,解決家政人員待崗無收入,生活將面臨困境問題。”
新一輪疫情沖擊下,旅游行業同樣面臨“大考”。
數據顯示,今年清明假期4月3日當天,海南三亞進出港航班105班,旅客吞吐量7646人次;而2021年清明節同期數據顯示,三亞進出港航班345架次,進出港旅客10.28萬人次。四川九寨溝的數據更顯悲觀,清明節假日期間的游客接待量分別為1257人、1826人、376人,而目前每天游客接待量都只在百位數。
不久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十四部門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針對包括旅游業在內的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提出了3個方面43項具體政策措施,力度空前。為支持旅行社行業紓困發展,文化和旅游部又在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調整暫退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相關政策的通知》,提出符合相關要求,享受暫退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政策的旅行社,可申請將暫退比例提高至100%,補足保證金期限延至2023年3月31日。
惠企紓困緩解企業經營壓力
在經濟發展呈現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的背景下,各部門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惠企紓困措施。
比如,三亞市政府在穩定和促進就業方面,對符合條件不裁員或少裁員的企業,按照一定比例返還失業保險費,中小微企業的返還比例最高可達90%。在加大困難行業扶持方面,對符合條件的旅行社暫退質保金的比例最高達100%,對旅行社質保金保險實施財政補貼50%,給予旅行社50元/月/平方米的辦公租金補貼,根據旅行社的規模給予每家不超過10萬元的運營經費支持;對會展企業實際支付的培訓費用進行全額補貼等。
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介紹說:“今年2月中旬,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制定形成了上海市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和支持政策、服務業紓困政策匯編和申請指南等一系列配套政策,‘1+N’政策中,‘1’具有綜合性,也是政策的集成,主要是立足當前疫情助企紓困。‘N’是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具有延展性,聚焦到行業領域特點。”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打好政策組合拳,充分發揮疊加效應。”阮青說。
此次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會同人民銀行上??偛?、上海銀保監局、上海證監局等部門,多措并舉加大對受疫情影響較大領域金融支持力度。針對上海市零售、餐飲、文旅、運輸等行業企業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困難的情況,在滬金融管理部門共同推動金融機構與行業主管部門信息共享,鼓勵金融機構提升首貸、信用貸款比例,利用應收賬款、訂單等信息向餐飲、零售等企業發放信用貸款,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無還本續貸。
從中央到地方的優惠政策,極大地緩解了企業因疫情造成的經營壓力和成本負擔。尤其對于中小微企業來說,降低了很大一部分相對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業的發展、創新能力。
在群眾“急難愁盼”上下功夫
本報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了解到,面對當前疫情持續散發多發的形勢,我國保持和加大醫療衛生領域的投入力度。總體來看,“十四五”中央預算內投資對醫療衛生領域的支持力度要明顯大于“十三五”,且向疫情防控救治、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中醫藥振興發展等群眾期盼的重大工程傾斜。2022年將針對疫情防控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針對“外防輸入”的緊迫需要,提升重點地區疫情防控能力。今年初,已安排兩個批次醫療衛生領域中央預算內投資33.8億元,支持61個項目建設。其中,重點支持9個陸路邊境地區加強實驗室建設和檢測救治設備配備,筑牢邊境口岸疫情防控救治的防線。同時,根據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和需要,及時完善工作預案,持續支持疫情防控能力建設。
第二,針對“內防反彈”的短板弱項,實施疫情防控救治相關重大工程。圍繞防控、救治、救援,立體布局一系列重大工程。2021年,社會司已經安排中央投資88.44億元,重點支持了?。▍^)、市、縣三級疾控中心建設,著力提升省級、人口大市疾控中心檢測和應急處置快速響應、有效應對能力。2022年,社會司將繼續支持疾控體系建設;啟動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建設工程,在全國布局建設30個左右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積極推進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逐步覆蓋到全國所有省份;同時,謀劃推出區域公共衛生中心、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等重大工程,進一步織牢織密公共衛生安全防護網。
“我們會在響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上下功夫。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副司長孫志誠說,“2022年僅社會司安排的社會民生領域中央預算內投資就達到730億元。支持省、市、縣三級疾控中心的建設,筑牢基層公共衛生防控‘第一道防線’;支持國家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大力增加人民群眾身邊的好醫院、好醫生,著力減輕病人異地求醫的負擔。重點支持公辦養老托育機構建設,創新性支持普惠養老、普惠托育、普惠幼兒園、全民健身等設施建設,切實解決孩子的‘入園難’‘入園貴’,老人的安心養老服務何處尋、群眾健身去哪里等難題。支持殘疾人服務設施、精神衛生福利機構、兒童福利院和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優撫醫院、光榮院等設施建設,保障弱勢群體的權益,兜牢社會底線。”
本報記者了解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發揮好中央投資“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注重以投資換機制,促進有關領域、有關區域形成整體性的制度設計和解決方案,統籌土地、規劃、財稅、融資等多項支持政策,實現“要素跟著項目走”。社會司將指導地方統籌用好地方財政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等多種資金渠道,共同加大民生領域的投入。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