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在全球價值鏈布局時要考慮一定的多樣性
摘要:應深化國內分工,發揮國內市場潛能;多策并舉,推動國內創新發展,提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要在全球價值鏈布局的時候考慮一定的多樣性;做好重要戰略物資儲備工作,增強經濟金融體系應對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沖擊的韌性。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日前,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舉行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47期),本期研討會圍繞地緣沖突對中國金融安全的啟示,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教授錢宗鑫發表主報告。報告總結了地緣沖突對中國金融安全的啟示主要是國家間制裁對維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影響,提出應對本國金融體系外部依賴性和實體經濟外部依賴性的風險管理建議。報告強調,在全球價值鏈布局時,要考慮一定的多樣性。
對金融體系外部依賴性的風險管理,從資產端來看,應重視地緣政治沖突通過全球產業鏈、通貨膨脹預期和匯率等因素對外部金融資產市場風險的影響,發達國家對俄金融制裁對主權信用風險的影響可能是持續性的,應當適當降低對主權信用風險的暴露,并分散外部金融投資。同時,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加快人民幣支付體系的建設。
對實體經濟外部依賴性的風險管理,應深化國內分工,發揮國內市場潛能;多策并舉,推動國內創新發展,提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要在全球價值鏈布局的時候考慮一定的多樣性;做好重要戰略物資儲備工作,增強經濟金融體系應對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沖擊的韌性。
報告提出,國際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國家間的制裁與反制裁對全球金融市場溢出影響總結為五個方面。一是通過影響通脹預期和匯率,改變全球股票市場的估值分布,進而改變各國居民和財富的分布。二是通過產業價值鏈聯系,俄羅斯經濟因沖突和制裁所受的沖擊將傳導到各國金融市場,引起全球資產價格下跌。三是沖突和制裁的發展以及這種經濟影響的不確定性會導致全球金融市場不確定性激增。四是沖突加劇了美國資本市場沖擊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傳染。五是加劇了全球的主權債務風險。在全球資本市場來講,股票市場并不是額度最大的,最大的是債券市場,而債券市場里最大的是政府債,主權債務風險的動態變化會影響我國在海外投資的市場風險。
本期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和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