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營商環境“優等生”,多項全能獲佳績
摘要:“目前,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主要任務基本完成,廣州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主體滿意度明顯提升,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穩步推進?!睆V州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共有22條改革舉措獲廣東省復制推廣。
高建強 本報記者 | 劉寶
日前,記者從廣東省委改革辦了解到,經改革辦全面評估梳理總結,在廣州、汕頭、東莞市部署開展的廣東省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任務已全面完成。經過三年探索實踐,試點地區形成一批改革經驗成果,營商環境位居全國全省前列。
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改革是一道“必答題”。環境優則企業興,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水和土壤,決定著城市經濟發展的成色。
在廣州近年來推出的營商環境改革中,每次改革均有不同側重點,但始終堅持以企業為中心、以企業需求為導向。2018年初,《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8年改革工作安排》印發,謀劃部署在廣州、深圳、汕頭、東莞市開展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率先創建營商環境建設示范城市。不久,廣州發布《廣州市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正式啟動營商環境1.0改革。
在營商環境1.0改革中,廣州聚焦行政審批領域“簡政放權”,瞄準世界一流和國內先進城市,狠抓《實施方案》中“336”試點任務落實,即:推進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優化稅收營商環境3個國家級改革試點;推動廣州開發區、南沙自貿片區、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3個重點區域改革取得更大突破;系統推進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市場監管、產權保護、科技創新、人才發展6項“走在全國前列”改革。
其后,廣州于2019年3月開展營商環境2.0改革,瞄準重點領域實施“指標攻堅”;2020年1月開展3.0改革,推動行政審批服務跨部門“流程再造”;2021年5月,印發《廣州市用繡花功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營商環境若干措施》(4.0改革方案),進一步提升營商環境改革精細化、精準化水平。
今年1月,《廣州市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實施方案》正式印發,以“激發活力”為主線,更大力度支持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將制度創新和制度供給作為關鍵,著力破除阻礙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的體制機制障礙,更大力度利企便民,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目前,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主要任務基本完成,廣州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主體滿意度明顯提升,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穩步推進。”廣州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共有22條改革舉措獲廣東省復制推廣。
以商事制度改革為例,廣州所推行的開辦企業“一網通辦、一窗通取”模式全面整合申請營業執照、刻制印章、申領發票、就業和參保登記、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預約銀行開戶等多個事項,實現申請人只需登錄一個平臺、進行一次認證、一表填報。
通過“一網通”平臺,各部門信息同步采集、實時共享,后臺同步聯辦,最快0.5天辦結,申請人即可在“一窗通取”專窗一次性領取紙質營業執照、印章、發票和稅務Ukey的“大禮包”,同步完成就業和參保登記、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
截至2021年末,廣州有99%的開辦企業申請是通過“一網通”平臺辦理,成功辦理并領取“大禮包”超過43萬筆,其中約半數實現0.5天辦結。
有了“一網通”平臺,市場主體便可享受“網購式”智慧開辦企業服務。今年,這一平臺的功能再升級,改革紅利輻射至粵港澳大灣區。
從3月29日起,廣州開通“穗澳通”一站式商事登記服務,便利澳門特別行政區申請人在穗創業投資,快捷落戶廣州。
“這項新舉措是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探索的涉企服務新路徑,全力推動實現粵港澳商事登記全程電子化,為擬在廣州設立外商投資企業的申請人提供更加便利的開辦企業商事登記服務。”廣州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穗澳通”商事登記服務在實現“一站式”商事登記的同時,更進一步突破政務服務時空限制,擴大“網購式”智慧涉企服務覆蓋范圍。
廣州在對標一流的同時,還打出一套創新“自選動作”。營商環境改革成效,不只局限于固定的評價指標。在推進營商環境改革進程中,廣州緊緊扭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作用,瞄準打造國際營商規則銜接高地的目標,以“小切口”實現“大突破”。
辦理全國首例不動產跨境抵押登記、打造全國首個粵港澳科技創新團體標準服務平臺、實現首筆3800萬元財政科研資金跨境撥付……廣州在商事制度、要素流動、行業監管等方面率先發力,制定實施兩批共72項與港澳規則銜接清單,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則“軟聯通”。
與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同頻共振”的是法治保障。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為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保駕護航”。在廣州答出的“自選題”中,法治保障同樣亮眼。
2021年1月1日起,《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施行,廣州成為了最先將營商環境改革納入法治軌道的城市之一;廣州打造的國際商事仲裁“廣州模式”,實現廣州仲裁委同步運行內地、香港、澳門三套庭審模式,在全國率先上線互聯網仲裁云平臺,實現仲裁全流程線上運行,被司法部推薦參與亞太經合組織企業間跨境商事爭議在線解決機制項目。
除了做好必答題和自選題,廣州還積極探索“加分項”。“微笑黃埔,營商靠譜!”廣州開發區營商環境改革局營商環境改革處處長馮傳林這樣闡釋著“黃埔Smile營商品牌”的創意,“我們將用燦爛的微笑歡迎、服務大家,讓更多的企業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得好,用更鮮艷的營商底色烘托出企業絢麗的色彩!”
作為全省首個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用一項項全省乃至全國首創的創新改革舉措推動營商環境出新出彩,讓營商環境“軟實力”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硬支撐”。
今年2月,廣東省下發通知,廣州開發區39條營商環境創新舉措獲全省推廣,要求各單位結合實際對廣州開發區的經驗進行學習借鑒,打造各具特色的營商環境“單項冠軍”。
最快為企業節省了6個月的籌建時間、平均用時21個工作日完成政策兌現、1870家企業通過“免申即享”獲得扶持資金5.81億元……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營商環境改革從來不是“紙上談兵”,改革成效實打實體現在市場主體的活力中。企業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下,方能“大展拳腳”。
“眾人拾柴火焰高”,營商環境改革同樣如此。在優化營商環境“全市一盤棋”的工作統籌下,廣州發揮基層“首創精神”,推動重點區域大膽嘗試、銳意創新,全力打造營商環境改革“一區一品牌”,為改革探索更多“加分項”。
5月6日,南沙區營商環境建設十大集成創新成果正式對外發布,“曬”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推出商事登記確認制、拿地即開工……南沙的一系列首創性改革品牌,得到了市場主體的充分認可。截至2021年底,南沙累計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超220個,市場主體總量超30萬家,較2020年增長60%,其中2021年新設企業8萬家,增長率達65%。
市場主體的活躍,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活力。去年,廣州正式獲批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站在新的起點,扛起新的重任,廣州還將在市場準入、要素流通、項目審批、創新生態等領域推出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重大實踐成果,為全國改革先行探路。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