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辦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要求發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
摘要:推進數字技術與農村生產生活深度融合,持續開展數字鄉村試點。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農村光纖網絡、移動通信網絡、數字電視和下一代互聯網覆蓋,進一步提升農村通信網絡質量和覆蓋水平。
中國發展網訊 據新華社消息 中辦、國辦印發的《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23日對外公布。
方案提出,目標到2025年,鄉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往村覆蓋、往戶延伸取得積極進展,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顯著加強,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方案強調,實施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鞏固提升農村電力保障水平,推進城鄉配電網建設,提高邊遠地區供電保障能力。發展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在條件適宜地區探索建設多能互補的分布式低碳綜合能源網絡。按照先立后破、農民可承受、發展可持續的要求,穩妥有序推進北方農村地區清潔取暖,加強煤炭清潔化利用,推進散煤替代,逐步提高清潔能源在農村取暖用能中的比重。
方案要求,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加快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推進鮮活農產品低溫處理和產后減損。推進數字技術與農村生產生活深度融合,持續開展數字鄉村試點。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農村光纖網絡、移動通信網絡、數字電視和下一代互聯網覆蓋,進一步提升農村通信網絡質量和覆蓋水平。
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推進數字技術與農村生產生活深度融合,持續開展數字鄉村試點。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農村光纖網絡、移動通信網絡、數字電視和下一代互聯網覆蓋,進一步提升農村通信網絡質量和覆蓋水平。加快建設農業農村遙感衛星等天基設施。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進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發展智慧農業,深入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和“數商興農”行動,構建智慧農業氣象平臺。推進鄉村管理服務數字化,推進農村集體經濟、集體資產、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數字化管理。推動“互聯網+”服務向農村延伸覆蓋,推進涉農事項在線辦理,加快城鄉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共享。深入實施“雪亮工程”。深化鄉村地名信息服務提升行動。
中央農辦負責人表示,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如期完成,村莊基礎設施顯著改善,鄉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同時,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還不健全,往村覆蓋、往戶延伸還存在明顯薄弱環節。制定出臺方案,對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進一步提升鄉村宜居宜業水平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據介紹,方案總共提出了12項重點任務,可概括為“183”行動——
“1”就是制定一個規劃,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
“8”就是實施八大工程:道路方面,重點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供水方面,重點強化農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能源方面,重點實施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鞏固提升農村電力保障水平;物流方面,重點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信息化方面,推進數字技術與農村生產生活深度融合;綜合服務方面,重點實施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提升工程;農房方面,重點實施農房質量安全提升工程,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傳統民居保護與利用;農村人居環境方面,重點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統籌農村改廁和生活污水、黑臭水體治理,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
“3”就是健全三個體系,實施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提升行動,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