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報告:聚焦“處于持續恢復關鍵期的中國宏觀經濟”
摘要:促進消費者信心轉變。更加科學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嚴格執行國家制定的疫情紡織政策,強化疫情督導組的作用;在穩增長一攬子政策框架指導下,通過保主體來促就業、增收入,收入增加,人員流動,消費者的信心自然就會發生轉變。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日前,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和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聯合舉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報告發布會(總第56期)上,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王晉斌代表課題組發布題為“處于持續恢復關鍵期的中國宏觀經濟”的月度數據分析報告。報告通過解讀6月份數據給出結論:中國經濟出現了企穩復蘇跡象,目前我國處在經濟恢復復蘇的關鍵時期。
報告指出,經濟企穩的基礎還是不太牢固,對于未來如何進一步企穩經濟、恢復增長報告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政策考量。
一是維持物價穩定。這是所有宏觀政策發力的空間,如果物價不穩定,宏觀政策發力空間會受到極大的約束。夏糧喜獲豐收,夏糧增長1.0,小麥增長1.0%,糧食產量保證了食品價格很重要的基礎部分。維持豬肉價格穩定,豬肉價格和糧食價格穩定對CPI穩定來講非常重要。成本穩定,繼續保障煤炭天然氣產量,如果可能的話要減少能源出口。國內保證煤炭天然氣產量的生產,穩定國內能源狀況,對整個企業降成本的作用非常明顯,對生產的穩定來講也非常重要。
二是促進消費者信心轉變。更加科學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嚴格執行國家制定的疫情紡織政策,強化疫情督導組的作用;在穩增長一攬子政策框架指導下,通過保主體來促就業、增收入,收入增加,人員流動,消費者的信心自然就會發生轉變。
三是提高融資規模和效率,并努力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財政政策和社會政策要協同發力,對特別支持的行業要加大貼息貸款。
四是高度重視房地產市場資金鏈風險,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銀保監會表態引導金融機構市場化的參與風險處置,支持地方政府積極推進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現在各地出現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非常嚴格,預售資金不能挪作他用,這一大方向是完全正確的,但也需要開辟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解決房地產企業的融資困難。
五是匯率還可以適度貶值以釋放風險。只要有足夠的順差,中長期因素會對沖短期因素,可以對沖匯率的“超調”。
整體來講,現在處在恢復的關鍵期,如果能夠把風險堵點、把關鍵點做好,中國經濟處于持續恢復的態勢是不會變化的。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