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揭陽124項措施全方位立體化助企惠民紓困
摘要:粵東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為解決地區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突出問題,從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高度謀劃建設的重大民生工程,事關揭陽市人民群眾飲水安全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蔡勇躍 本報記者 | 羅勉
近日,廣東省揭陽市印發《揭陽市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分工方案》(以下簡稱《分工方案》)。據了解,6方面124項具體措施,精準惠及受困群體和重點領域,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全方位立體化助企惠民紓困,助力穩住經濟大盤。
優化服務 項目跑出“加速度”
重大項目建設是助推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揭陽市成立了市重大項目并聯審批工作專班,按照近期能開工、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的原則梳理提出重點保障項目清單,優化項目審批環節和時序,加強與省直單位溝通協調,上下聯動,提速增效開展項目審批。
今年3月份,揭陽市發展改革局發布了《揭陽市2022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表》。2022年共安排了299個重點項目,總投資3881.8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738.45億元,項目分布在榕城區、揭東區、普寧市、揭西縣、惠來縣等地區?!斗止し桨浮分?,明確由揭陽市發展改革局牽頭,充分發揮6個市重大項目專項指揮部統籌協調作用,印發專項指揮部重大項目清單,實施“掛圖作戰”,全力推進項目加快建設。
《分工方案》中還提到,要依法依規實施建設項目豁免環評手續、告知承諾制審批、簡化環評編制內容等措施;對具備開工條件且有條件盡快開工的建設項目,先行受理環評,組織開展技術審查等工作,待要件完成后予以批復。
在全力服務揭陽市重大項目環評工作中,為服務好中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揭陽市生態環境局完成了大南海石化工業區入海排污口調整備案、入海排污管線海洋環評審批,制定項目配套的區域污染物削減方案,協調解決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來源事項,并多次到生態環境部、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匯報和溝通協調,協助推進中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環評順利通過生態環境部審批。
助企紓困 市場主體“活”起來
為減輕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費用負擔,對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揭陽市今年新增的單戶擔保金額1000萬元以下、平均年化擔保費率不超過(含)1%的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按業務發生額的1%給予補助。
為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揭陽市全年支持超160家外貿企業,拓展產業鏈承保,深化銀保企三方合作,創新保單融資產品,實現短期險保單融資增信保額超415萬元。
為落實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府采購政策,揭陽市政府采購工程根據項目特點、專業類型和專業領域合理劃分采購包,積極擴大聯合體投標和大企業分包,降低中小企業參與門檻。
一項項為企業服務的政策細致給力、條條分明,《分工方案》提出,要進一步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落實力度、加快財政支出進度、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付進度并擴大支持范圍、用好政府性融資擔保等政策、加大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力度等。截至目前,揭陽市已成功推動19家金融機構和3497家企業在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臺注冊,該平臺共受理揭陽市87家企業貸款申請,受理貸款次數140次,發放貸款金額395萬元。
為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揭陽市實施平臺企業主體責任清單制度,促進企業依法合規經營;強化對平臺企業濫用優勢行為的執法監管,防止頭部平臺企業惡意屏蔽、不正當封禁等行為,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保護中小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以公平競爭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
民生為重 最是“春風”暖人心
隨著韓江榕江練江水系連通后續優化工程(粵東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二期)洪水影響評價報告專題于6月23日通過審批,該工程開工前的11個專題已全部通過審批(備案),這標志著該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
粵東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為解決地區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突出問題,從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高度謀劃建設的重大民生工程,事關揭陽市人民群眾飲水安全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其中,韓江榕江練江水系連通后續優化工程(粵東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二期)涉及揭陽市相關前期工作。揭陽市明確表示,堅決貫徹落實省、市有關工作部署,積極做好相關配合工作。
揭陽市在推進一批論證成熟的水利工程項目中,預計再開工一批已納入規劃、條件成熟的重大水資源配置、骨干防洪減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等項目,切實提高水資源保障和防災減災能力;同時,出臺農村集中供水激勵獎補政策,推進農村供水“三同五化”提質改造工程,服務民生“最后一公里”。
為進一步激發消費熱潮,提振消費信心,助力商貿企業高質量發展,揭陽市從5月1日~9月23日期間,每周五10時起派發消費券,總體投入2500萬元開展“2022揭陽開心購”系列消費券發放活動,涵蓋零售(不含汽車銷售)、餐飲、文旅、住宿、體育等行業消費領域,引來老百姓和眾商家的熱情參與。接下來,揭陽市根據廣東省統一部署,還將實施汽車以舊換新專項行動,并鼓勵個人消費者購置新能源汽車,鼓勵組織家電生產、銷售企業推出惠民讓利促消費活動,鼓勵生產端、貿易端、消費端聯合促消費。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