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打出招才引智“組合拳” 聚力打造青年人才集聚新高地
摘要:今年以來,全市各級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先后籌辦大中城市聯合招聘會、“國聘行動”、網絡招聘會、直播帶崗招聘會等線上線下校園招聘活動168場,提供就業崗位40.34萬個,服務畢業生31.16萬人次。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茍俊報道 陜西省西安市秉持“服務人才、賦能發展”理念,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為抓手,從人才引進、人才就業、人才激勵等多個維度,不斷強化制度保障、平臺保障、服務保障,有效激發了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強化“引才”政策保障,擴充人才招引“蓄水池”。建立“人才+高校+企業”三方協同機制。創新“政府搭臺、企業建設、高校助力”合作模式,聯合西交大、西工大、西北有色院、西安光機所等駐市重點高校院所,共同搭建協同創新基地,面向海內外吸引招聘我市產業發展急需緊缺人才,重點引進全球排名前200高校的博士以上高層次人才,聯合開展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完善高層次人才獎勵機制。出臺《西安市吸引集聚碩博研究生若干措施(試行)》,設立“西安市高層次研究生就業儲備池”,及時登記西安地區已畢業未就業碩博人才信息,對“入池”人才加大政策激勵,按照博士每人1萬元、碩士每人5000元的標準發放“西安碩博人才獎”,持續加大碩博人才吸引力。健全企事業單位人才激勵機制。國有企事業單位引進或聘用海內外優秀博士,可按照市場標準采用年薪制或協議工資制。為市屬企事業單位引進博士發放安家補助,優先提供人才安居保障,應屆博士可優先申請入住市級高端人才公寓。截至7月底,已入池碩博人才2000余人,發放各類獎補資金267.8萬元。
筑牢“用才”平臺保障,拓寬人才就業“好渠道”。搭建碩博人才就業推薦平臺。大力實施“百日千萬專項行動計劃”,今年以來,全市各級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先后籌辦大中城市聯合招聘會、“國聘行動”、網絡招聘會、直播帶崗招聘會等線上線下校園招聘活動168場,提供就業崗位40.34萬個,服務畢業生31.16萬人次。搭建大學生就業見習平臺。積極推動“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加大畢業生見習基地建設力度,積極拓展就業見習崗位,支持大學畢業生就地就近申請參加見習,見習期間享受每月1200元生活補貼。實施就業見習補貼提前發放政策,鼓勵企事業單位吸納更多高校畢業生就業,對未滿見習期已簽訂勞動合同的人員發放剩余期限的見習補貼。截至7月底,全市累計建成就業見習基地1909家,公開發布見習崗位18211個,上崗見習人員5073人,為高校畢業生見習提供了充足的平臺和崗位保障。搭建海外人才多元化保障平臺。聚焦海外人才需求,推動建設“西安國際人才港”,集成辦理省、市各類海外人才服務事項,配套建設高端人才公寓、人才公園、咖啡街區、運動場所等社區生活空間,高標準打造地標式海外人才服務平臺和國際人才街區,以一流硬件和一流模式展示發布秦創原高端人才創新創業成果,為海外人才、高校院所、企業與第三方機構搭建交流互動平臺,助推科技成果孵化轉化。
強化“留才”服務保障,營造栓心留人“好環境”。創新“人才+金融”服務保障。推動設立總規模為5億元的“西安人才發展基金”,采取政府主導、市場化直投運營模式,重點扶持以秦創原為重點的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項目,破解人才創新創業初期研發投入高、項目發展融資難等問題,促進人才資源轉化為產業發展動能。依托西安銀行成立“西安人才服務銀行”,根據高層次人才實際需求匹配相應金融產品,提供免抵押、免擔保最高2500萬元的“人才貸”等金融產品,推出供應鏈金融、財務顧問服務,強化全鏈條人才金融支持。截至7月底,已累計發放“人才貸”23.5億元。優化人才就業服務保障。打造“西安青年人才驛站”,為“線上”入站大學生提供社保補貼、獎補發放、崗前培訓、就業指導等政策優待和就業服務,實現就業創業后即刻兌現補貼資金。“線下”驛站將收儲改造部分地鐵沿線及產業集中區域保障性租賃住房為青年人才公寓,為外地大學生提供7天的免費住宿服務,同步設置“就業服務站”,提供招聘信息發布、就業指導、政策解讀、社會融入、法律援助、人才交流等全方位配套服務。夯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保障。實施“高校畢業生樂業計劃”,對有意愿在西安就業創業的高校畢業生發放最高1000元“樂業補貼”,幫助高校畢業生解決就業過程中交通、通訊、餐飲、旅游、讀書等方面需求,提升高校畢業生對西安的認同感、體驗感,保障畢業生在西安安居樂業。簡化西安“樂業補貼”發放辦理程序,支持線上申請、線上審核、線上發放,實現“樂業補貼”發放“零跑路”。截至7月底,已為2022屆高校畢業生發放西安“樂業卡”10.1萬人,累計發放16.89萬人,涉及補貼資金3784.61萬元。
責任編輯:宋璟